健康生活

顱腦損傷的護理措施,科學護理恢復快

顱腦損傷是暴力引起的頭顱損傷, 顱腦損傷一定要做好護理, 特別是術後的護理, 要及時給患者吸痰, 保持合適的體位, 要觀察患者的意識改變, 也能夠為病情診斷做依據。

一、臨床護理

1、體位:對顱腦損傷或手術的患者, 給予床頭抬高15~30度頭偏向一側, 有利於靜脈回流減輕腦水腫, 降低顱內壓, 增加肺部通氣量, 並可減少胃內容物反流呼吸道。

2、吸痰:因腦損傷而出現昏迷的病人,

由於舌肌鬆馳、舌根後墜, 咳嗽反射消失, 下氣道分泌物積滯, 極易出現窒息和墜積性肺炎等併發症。 因此在護理上應尤為注意, 除應及時吸收痰液外, 還應在病情穩定允許的情況下, 協助病人翻身叩背, 以利於痰液排出, 保持呼吸道通暢, 減少和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3、意識狀態:意識的改變與腦損傷的輕重密切相關, 是觀察腦外傷的主要表現之一, 在護理上通過對格拉斯評分來判斷意識障礙的程度, 為早期診斷治療提供依據。

二、顱腦損傷病因

顱腦損傷始於致傷外力作用於頭部所導致的顱骨、腦膜、腦血管和腦組織的機械形變(mechanical distortion)。 損傷類型則取決於機械形變發生的部位和嚴重程度。 原發性腦損傷主要是神經組織和腦血管的損傷, 表現為神經纖維的斷裂和傳出功能障礙, 不同類型的神經細胞功能障礙甚至細胞的死亡。 繼發性腦損傷包括腦缺血、腦血腫、腦腫脹、腦水腫、顱內壓升高等, 這些病理生理學變化是由原發性損傷所導致的, 反過來又可以加重原發性腦損傷的病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