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齊墩果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本品入本草始見於《綱目》。 李時珍引《西陽雜俎》, 曰:齊墩果, 出波斯國, 亦出拂林國……長二三丈, 皮青白, 花似柚, 極芳香。 籽似楊桃.五月熟, 西域人壓為油, 以煮餅果, 如中國之用巨勝也。 觀其所述, 即今之木犀欖。

【拼音名】Qí Dūn Guǒ

【來源】

藥材基源:為木犀科植物木犀欖的果肉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lea europaea L.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果熟時採收, 榨油, 供食用或藥用。

【原形態】常綠小喬木, 高可達10m;樹皮灰色。 小枝具棱角, 密被銀灰色鱗片, 節處稍壓扁。 單葉, 對生;葉柄長2-5mm, 密被銀灰色鱗片, 兩側下延于莖上成狹棱;葉片革質, 披針形, 有時為長圓狀橢圓形或卵形,

長1.5-6cm, 寬0.5-1.5cm, 先端銳尖至漸尖, 具小凸尖, 基部漸窄或楔形, 全緣, 葉緣反卷, 上面深綠色, 稍被銀灰色鱗片, 下面淺綠色, 密被銀灰色鱗片。 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 較葉為短;花序梗被銀灰色鱗片;苞片披針形或卵形, 長0.5-2mm;花芳香, 白色, 兩性;花萼杯狀, 長1-1.5mm, 淺裂或幾近截形;花冠長3-4mm, 深裂幾達基部, 裂片長圓形, 邊緣內卷;花絲扁平, 長約1mm, 花藥卵狀三角形, 長1.8-2mm;子房球形, 花柱短, 柱頭頭狀, 2裂。 果橢圓形, 長1.6-2.5cm, 徑1-2cm, 成熟時呈藍黑色。 花期4-5月, 果期6-9月。

【生境分佈】我國南方有栽培。 原產小亞細亞, 後廣栽於地中海地區。

【化學成份】油中含咖啡酸(caffeic acid), 對-香豆酸(p-coumarlc acid), 丁香酸(syringic acid), 香草酸(vanillic acid), 阿魏酸(ferulic acid), 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 酪醇(tyrosol), 羥基酪醇(hydroxyty-rosol), 牻牛兒基牻牛兒醇(geranl-geraniol), 植物醇(phyt-ol), 古柯二醇(erythrodiol),

熊果醇(uvaol), 二十四烷醇(te-tracosanol), 二十六烷醇(hexacosanol), 24-亞甲基-31-去甲-9(11)-羊毛甾烯醇(24-methylene-31-nor-9(11)-lanostenol], 24-甲基-31-去甲-E-23-去氫環木菠蘿烷醇(24-methyl-31-nor-E-23-de-hydrocyclcortanol), 24-乙基-E-23-去氫-4-甲基-7-膽甾烯醇(24-ethy-E-23-dehydrolophenol), 5, E-23-豆甾二烯醇(5, E-23-stig-mastadienol, 羊毛甾醇(lanosterol), 3, 5-穀甾二烯-7-酮(3, 5-sitostadien-7-one).4-豆甾烯-3-酮(4-stigmasten-3-one), 5, 7, 9(11), 22-麥角甾四烯-3β醇[5, 7, 9(11), 22-ergostatetraen-3β-ol], 膽甾醇(cholesterol), 菜油甾醇(campesterol), 豆甾醇(stig-masterol), β-穀甾醇(β-sitosterol), 5-燕麥甾烯醇(Δ^5-avenasterol), 棕櫚酸(palmitic acid), 硬脂酸(stearic acid), 油酸(oleic acid), 亞油酸(linoleic acid), 亞麻酸(linolenic acid), 花生酸(arachidicacid), 十六碳烯酸(hexadecenoic acid), α-及β-生育酚(tocoph-erol), 角鯊烷(squa1ane), 角鯊烯(squalene), 脫植基葉綠素(chlorophyllide)a、b, 脫鎂葉綠酸(pheophorbide)a、b。 油的揮發性成分中含反式-2-己烯醇(trans-2-hexenol), 丙酮(ace-tone), 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 苯(benzene), 戊醛(pentanal), 甲苯(toluene), 己醛(hexanal), 己醇(hexanol), 3-甲基丁醇(3-methylbutanol), 乙酸(acetic acid)等。 果、皮和葉中含油橄欖內酯(elenolide), 葉中含具多種生理活性的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

【藥理作用】

1.護肝降酶作用 小鼠皮下注射齊墩果酸能明顯減輕四氯化碳、澳苯、醋氨酚、速尿、硫代乙醯胺、鬼筆毒環肽、秋水仙堿、氯化鎘、D-半乳糖和內毒素等所致的小鼠急性壞死性肝損傷,

降低這些肝毒物所引起的血清丙氨酸轉氨酶和艾杜糖醇脫氫酶的升高, 但對氯仿、二甲亞硝氨、鵝膏菌素和烯丙醇的毒性無作用。 對大鼠肝組織的組織學和組織化學觀察發現, 經齊墩果酸治療後的四氯化碳(CCl4)中毒大鼠肝內三醯甘油(甘油三酯)蓄積減少, 肝細胞變性, 壞死明顯減輕, 間質炎症反應減輕, 而且糖原蓄積增加, 胞漿內RNA顆粒恢復, 血清甲胎蛋白檢查率增高。 電鏡下觀察, 線粒體腫脹, 粗面內質網囊泡基本恢復正常。 表明齊墩果酸對CCl4引起的急、慢性肝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能加速壞死組織的修復, 促進肝細胞再生;有非特異性抑制炎症反應的作用;抑制膠原纖維的增生,
能防止實驗性肝硬化的發生。 認為齊墩果酸是治療慢性活動性肝炎與防止肝硬變的一種較有希望的新藥。

2.抗炎作用 多種實驗性炎症模型證實, 齊墩果酸對二甲苯與乙酸引起的小鼠皮膚和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 以及角叉菜膠等多種致炎物引起的大鼠足墊腫脹, 都具有明顯抑制作用。 實驗表明, 齊墩果酸能減少大鼠炎症組織PGE的含量, 抑制炎症後期肉芽組織增生, 使腎上腺重量增加, 由此推測其抗炎作用機制可能與啟動垂體一腎上腺皮質系統;抑制PGs的合成與釋放以及抑制組胺引起的毛細血管透通性增加, 降低血清補體活性有關。 但也有報導, 齊墩果酸連續灌胃給藥5天, 發現其對正常小鼠肺腎組織中前列腺素(PGE2、PGF2α)的合成有明顯促進作用。

同時它能夠誘導cAMP含量明顯增加.cGMP含量明顯下降, 並對組胺釋放有抑制作用。

3.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齊墩果酸具有確切的促進淋巴細胞增殖, 增強正常小鼠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及1淋巴細胞活性的效應, 與白介素-2(IL-2)具有協同作用。 能不同程度地增加IL-2促進惡性腫瘤病人淋巴細胞的增殖作用, 這可能與刺激T細胞分泌IL-2有關。 實驗表明, 齊墩果酸能對抗可的松所致的胸腺、脾臟萎縮;升高抗體IgG含量, 對溶血素抗體無明顯影響;減慢網狀內皮系統對炭粒的廓清速率;降低豚鼠血清補體總量:抑制小鼠、大鼠同種被動皮膚過敏反應及大鼠顱骨骨膜肥大細胞脫顆粒;降低組胺所致大鼠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

表明齊墩果酸具有抑制I型變態反應的作用。 齊墩果酸50mg/kg和100mg/kg皮下注射, 均能顯著抑制大鼠反向皮膚過敏反應和反向被動Arthus反應;齊墩果酸100mg/kg可明顯減輕豚鼠Forssman皮膚血管炎及大鼠主動Arthus反應;對綿羊紅細胞(SRBC)或二硝基氯苯(DNCB)所致的小鼠遲髮型超敏反應亦有顯著地抑制作用。 這些結果說明, 齊墩果酸對Ⅱ、Ⅲ、Ⅳ型變態反應均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問。 另據報導, 齊墩果酸對6-氨基青黴烷酸PAP-蛋白致敏豚鼠過敏性休克有對抗作用, 可明顯降低過敏性休克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抑制致敏豚鼠血清抗PAP-抗體生成;降低肺組胺含量。

4.降血脂作用 齊墩果酸能明顯降低正常大鼠和高血脂症大鼠血清中三醯甘油(甘油三酯), 膽固醇和β-脂蛋白的含量, 其作用優於小檗堿,與已知降血脂藥安妥明相似,但毒副反應少,且能改善肝功能。另有實驗報導,齊墩果酸對正常大鼠的血脂無明顯影響,而對實驗性高血壓症大鼠和實驗性高血脂症兔有明顯的降脂作用,並能減少脂質在家兔主要臟器的沉積,認為齊墩果酸降血脂作用機制可能與抗動脈粥樣硬化因數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的增加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準的降低有關,亦可能與抑制體內膽固醇的異常合成有關。利用鵪鶉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模型系統觀察到,齊墩果酸明顯降低血清膽固醇、過氧化脂質、動脈壁總膽固醇含量及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率,升高高血脂症小鼠前列環素/血栓烷A2(PGI2/TXA2)比值,表明對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5.降血糖作用 給四氧吡啶所致高血糖模型大鼠灌服齊墩果酸可使其中升高的血糖水準降低,同時可使肝糖原和血清胰島素均有明顯升高,這表明齊墩果酸的降糖作用與肝糖原和血清胰島素有關,但其作用機制不清。

6.對血小板功能的影響 老齡小鼠灌服齊墩果酸可明顯抑制膠原及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連續給藥1星期,其對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明顯優於1次給藥,並且作用與劑量呈正相關,還可使血小板電泳遷移速率加快。

7.對染色體損傷的保護作用 微核子試驗法表明,齊墩果酸對環磷醯胺及烏拉但所致小鼠染色體損傷有保護作用,能明顯抑制微核率升高。對環磷醯胺引起的小鼠白細胞下降有回升作用。

8.其他作用 齊墩果酸可延長小鼠爬杆疲勞時間,且可降低氫化可的松所致陽虛小鼠肝。腦脂質過氧化物(LPO)含量。齊墩果酸與聯苯雙酯合用具有協同作用,能使正常小鼠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明顯縮短,提高小鼠肝臟代謝戊巴比妥鈉的能力,可促進部分切除肝臟小鼠的肝臟再生。另據報導。齊墩果酸還有強心。利尿作用,能抑制小鼠S180瘤株的生長。

【毒性】齊墩果酸的毒性較低。臨床服用齊墩果酸未見明顯毒性反應,用藥期間進行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及少數病例進行心電圖檢查,未發現有異常改變。個別患者在眼藥初期或空腹服用時上腹部稍有不適,經對症處理多能消失。急性毒性實驗,齊墩果酸混懸液2g/kg給小鼠分別皮下注射和口服,連續觀察5天,均未見小鼠中毒及死亡,健康狀況良好。亞急性毒性實驗,大鼠每日灌服齊墩果酸180mg/kg 1次,連續10天,第11日斷頭取材,鏡檢心、肝、脾、肺、腎、腦、甲狀腺、睾丸、胃、小腸(胃下4-5cm)、膀恍等臟器,未見明顯損害。

【性味】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潤腸通便;解毒斂瘡。主腸燥便秘;水火燙傷;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灌腸;或塗敷。

【摘錄】《中華本草》

其作用優於小檗堿,與已知降血脂藥安妥明相似,但毒副反應少,且能改善肝功能。另有實驗報導,齊墩果酸對正常大鼠的血脂無明顯影響,而對實驗性高血壓症大鼠和實驗性高血脂症兔有明顯的降脂作用,並能減少脂質在家兔主要臟器的沉積,認為齊墩果酸降血脂作用機制可能與抗動脈粥樣硬化因數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的增加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準的降低有關,亦可能與抑制體內膽固醇的異常合成有關。利用鵪鶉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模型系統觀察到,齊墩果酸明顯降低血清膽固醇、過氧化脂質、動脈壁總膽固醇含量及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率,升高高血脂症小鼠前列環素/血栓烷A2(PGI2/TXA2)比值,表明對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5.降血糖作用 給四氧吡啶所致高血糖模型大鼠灌服齊墩果酸可使其中升高的血糖水準降低,同時可使肝糖原和血清胰島素均有明顯升高,這表明齊墩果酸的降糖作用與肝糖原和血清胰島素有關,但其作用機制不清。

6.對血小板功能的影響 老齡小鼠灌服齊墩果酸可明顯抑制膠原及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連續給藥1星期,其對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明顯優於1次給藥,並且作用與劑量呈正相關,還可使血小板電泳遷移速率加快。

7.對染色體損傷的保護作用 微核子試驗法表明,齊墩果酸對環磷醯胺及烏拉但所致小鼠染色體損傷有保護作用,能明顯抑制微核率升高。對環磷醯胺引起的小鼠白細胞下降有回升作用。

8.其他作用 齊墩果酸可延長小鼠爬杆疲勞時間,且可降低氫化可的松所致陽虛小鼠肝。腦脂質過氧化物(LPO)含量。齊墩果酸與聯苯雙酯合用具有協同作用,能使正常小鼠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明顯縮短,提高小鼠肝臟代謝戊巴比妥鈉的能力,可促進部分切除肝臟小鼠的肝臟再生。另據報導。齊墩果酸還有強心。利尿作用,能抑制小鼠S180瘤株的生長。

【毒性】齊墩果酸的毒性較低。臨床服用齊墩果酸未見明顯毒性反應,用藥期間進行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及少數病例進行心電圖檢查,未發現有異常改變。個別患者在眼藥初期或空腹服用時上腹部稍有不適,經對症處理多能消失。急性毒性實驗,齊墩果酸混懸液2g/kg給小鼠分別皮下注射和口服,連續觀察5天,均未見小鼠中毒及死亡,健康狀況良好。亞急性毒性實驗,大鼠每日灌服齊墩果酸180mg/kg 1次,連續10天,第11日斷頭取材,鏡檢心、肝、脾、肺、腎、腦、甲狀腺、睾丸、胃、小腸(胃下4-5cm)、膀恍等臟器,未見明顯損害。

【性味】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潤腸通便;解毒斂瘡。主腸燥便秘;水火燙傷;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灌腸;或塗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