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風寒感冒艾灸

風寒感冒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症狀, 我們應該要根據它的發病原因去選擇治療的方法, 比如可以採用艾灸的方法進行治療, 艾灸就需要選擇正確的穴位。 艾灸針對穴位主要有大椎穴以及合穀穴等, 這些穴位對於驅寒是很好的, 所以我們建議大家可以來瞭解下面介紹的穴位艾灸治療的方法。

1、風寒感冒艾灸什麼穴位

1.1、艾灸大椎穴

位置:大椎穴在後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疏風解表,尤其適合外感風寒感冒、鼻塞、咳嗽。

1.2、合穀穴

即我們俗稱的虎口。 感冒時灸合穀對鼻塞流清涕特別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左鼻塞則灸右合穀,右鼻塞則灸左合穀。 每次灸5分鐘即可。

1.3、艾灸風池穴

位置:風池穴位于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功效:緩解頭痛,具有清熱疏風解表的作用,特別適合風熱感冒引起的頭痛。

1.4、風府穴

取穴時,順著後腦勺往下摸到凹陷處,這就是風府穴。 風府穴是人體督脈上重要的穴道之一,主治頭痛、眩暈、項強等頭項病症。 感冒灸之可解表散寒,緩解感冒引起的頸項強直。 此穴有頭髮覆蓋,所以艾條需稍遠點。

1.5、迎香穴

位置: 迎香穴位於人體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中間。

功效:緩解鼻塞流涕,祛風寒,通鼻竅,特別適合治療感冒後鼻塞、流涕等症狀。

1.6、尺澤穴

位置:該穴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

功效:緩解咳嗽,清肺瀉火,特別適合治療感冒後咳嗽咳痰等症狀。

溫馨提示:以上方法,僅限於未見高燒和嚴重感染的感冒,若出現高燒、抽搐等“大熱之症”,請立即就醫,採取緊急措施進行治療。

2、艾灸治療風寒感冒的操作方法

採用溫和灸方式來治療:點燃艾條後,懸於穴位之上,艾火距離皮膚2-3釐米進行熏烤。 每穴灸20分鐘,各穴依次施灸。

風池、風府兩穴都有頭髮覆蓋,艾灸時應將艾條稍稍抬高,並以另一手撥開頭髮。

艾灸治療風寒感冒應越早越好。 若出現高熱、咽疼、流黃涕等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3、風寒感冒艾灸有何禁忌

艾灸過程中禁止吃東西。 灸後1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如有特殊情況非要洗手,洗澡,要用高於體溫的熱水盡短時間內洗完。 灸後調養口訣:灸後風寒須謹避,七情莫過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適宜。

月經期間不要灸; 如果打算懷孕,不採取避孕措施的時候就不要艾灸了(這點主要是防止在艾灸的過程中已經懷孕,本人卻不知道,還在繼續灸,特別是就腹部,腹部高溫對胎兒是有影響的!)1、持續發燒之病人禁灸;

孕婦禁灸;皮膚發炎紅腫潰瘍部位禁灸;皮膚過敏者、皮膚超敏感者禁炙;激烈運動後禁灸;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