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中医眼中的癌症

癌症在中国古代就有出现古人认为, 血流不畅, 肝气淤滞就会有癌症的出现, 也就是说肝脏受到了损害则会导致身体其他脏腑的病变,

肝为将军之官, 因此我们要保护好肝脏才能免受癌症的侵袭。 如何保养好肝气, 我们看看专家是怎说的:

中医的特性是平衡。 中医的“中”字, 不仅仅指中国医术, 还包含了中庸之意。 《说文解字》注:“中, 内也。 从口。 上下通。 ”“庸, 用也。 从用从庚, 更事也。 ”“中庸”之意是通过变更调整, 使事物处于上下左右之间的最稳定状态, 这种状态即是平衡。

癌是气结血凝之物“癌”字是在古汉字“嵒”(yán)字上加一个“疒”偏旁。 嵒, 《说文解字》注:“山崖也。 从山, 从品。 徐铉注释:‘象岩崖连属之形’。 ”癌也称恶性肿瘤。 《说文解字》注:恶, 蝮一类毒蛇;肿即臃, 不溃烂者为肿。 “瘤, 肿也。 ”《释名·释疾病》:“瘤, 流也。 血流聚而生瘤肿也。 ”

从字义上解读“癌”, 可得到这样的印象:血的流注受到阻碍,

演变为不溃烂的臃肿, 如毒蛇盘踞, 害人性命。 这就是癌。 它形如海岸边重迭高陗的山, 非常险巁。

将“癌”的字义和历代医家对肝藏血的论述联系起来, 可以产生新的联想。 清代医家唐宗海在《血证论》中讲道:“肝主藏血, 血生于心, 下行胞中, 是为血海。 凡周身之血, 总视血海为治乱。 血海不扰, 则周身之血, 无不随之而安。 肝经主其部分, 故肝主藏血焉。 至其所以能藏之故, 则以肝属木, 木气冲和调达, 不致遏郁, 则血脉得畅。 ”清代医家周学海在《周氏医学丛书》中说:“肝主血, 而气者所以行乎血, 气滞则血凝, 行血中之气正以行血也。 ”

#p#副标题#e#

学习古代医家的论述, 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肝治诸乱。 故《素问·灵兰秘典论》对肝有形象的描述:“肝者,

将军之官, 谋虑出焉。 ”肝, 性刚烈, 喜条达, 藏血。 明代医家马元台在《合注素问灵枢》中, 对“将军之官”做了解释:“肝气急而志怒, 故为将军之官;主春生之气, 潜发未萌, 故谋虑出焉。 ”“肝属木, 木主发生, 故为将军之官, 而谋虑所出, 犹运筹帷幄之中也。 ”肝在人体这个“国家”中处于将军地位, 行保卫国家之职, 与胆——— —— 中正之官相表里, 以智慧、有序、适度的作为, 促进人体的正常运转。

如果身体内部出现“动乱”, 尤其癌肿瘤这样的大乱, 首先是将军未行平定诸乱之职。 大乱是小乱演化而成。 防微杜渐将小乱消灭在萌芽状态, 是肝将军之官必须履行的职责。 肝为血海, “血海为治乱”。 既然肝攘外安内的作用如此重要, 确保肝的本性不受伤害十分重要。

将军之官的本性是:大智大勇, 冲和调达, 直来直去, 刚正不阿。 对将军的这种本性只能保护, 不可遏郁。

癌症的诱因诸多, 肝之遏郁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遏郁使肝变得消极甚至颓废, 违反了肝“冲和调达”的将军本性。 临床中癌症患者, 在性情方面多有抑郁的历史, 也多有在子时前不眠者。 前者压抑了肝的刚烈本性, 后者耗了肝的少阳之气。 气滞血凝, 血流聚而瘀阻则生肿瘤也。 血瘀阻在于不气化, 而中医十分重视 “气化”。

“气化”是中医高度抽象的一个词, 是人体健康长寿的关键。 不断地深入认识其内涵与外延, 有助于我们剖析人体机制。 我认为:既然中医理论确定肝为血海, 预示着海是孕育生命的摇篮。 血作为人体最基本的“生命”,

是在肝中孕育而成。 推动这一变化的是肝之阳气。 肝阳气化精微为血, 气血互抱“游行三焦, 达于腠理。 ”(清·唐宗海《血证论》)正如明代医家袁班辑在《论治心传》中所说:“夫肝体固赖心血为养, 而其所以为将军之性, 寄龙相之威也, 以真阳之本也。 肝阴不足固多为患, 而肝阳亦为至重。 ”如果肝之阳气受到遏郁, 不能行气化之职, 精微无气化不能孕育为血, 非血则为多余之物, 滞留局部渐聚成瘤。 精微聚而不化, 故无包膜, 也就无约束, 便疯长随意, 其状重迭如嵒, 所以称之为癌。 肿瘤良恶之分在于有无包膜, 一般情况下无包膜者为恶性;有包膜者为良性。 有包膜者是为长出之物;无包膜者为滞留之物, 因其无根, 故常有患者经补气后吐出或便下。

肝气的郁滞则会引起身体各个脏腑的衰败, 因此我们要养肝气, 防治肝郁,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心情舒畅, 这样才会免除癌症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