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癰疽圖片

癰疽圖片, 癰疽臨床醫學上稱之為癰, 是一種普遍的感染性炎性皮膚病, 一般由橙黃色葡萄球菌或外皮葡萄球菌感染造成, 有典型性的腫脹熱痛反映。 原始病癥是好多個相對性集中化的毛囊炎, 慢慢結合在一起產生一個皮膚硬塊, 觸碰覺得過軟, 可捫及波動感, 里邊有單獨的隔開, 隔開中間有濃液。 可伴隨發熱等感染病癥, 需要盡早手術治療放膿解決, 并再加抗生素抗感染醫治。

癰疽如何治療

1、癰的中醫學辨證施治

該病證治療方式以清熱去火, 活血化淤主導。 初起口服仙方活命飲, 外敷如意金黃散;成膿期則口服透膿散, 特色療法割開引流方法, 繼用二寶丹提膿去腐;若成漏者, 能用藥線引流方法;膿盡則用生肌散。

2、疽的中醫學辨證施治

瘡面深而惡者為疽。 是血氣為毒邪所阻礙, 發于肌肉骨筋間的瘡腫。 現分成有頭疽和沒頭疽兩大類。

有頭疽系多見表皮、軟組織中間的呈陽性瘡瘍。

以其初起痘患既有單獨或好幾個乳白色粟米樣的瘡頭而而出名。 臨證有實虛之分。 實證研究治宜清熱解毒散風, 祛毒活血化瘀。 可口服仙方活命飲, 外敷金黃膏貼敷;虛證又有腎陰虛和氣血虧虛之不一樣, 前面一種口服竹子葉黃芪湯;后面一種口服托里消毒散;外治法同實證研究。

沒頭疽為多見骨筋中間或肌肉淺層的呈陰性瘡瘍。 包含附骨疽、流痰、肩疽等。 多因毒邪陷入, 寒凝氣滯血瘀而成。 證見痘患漫腫沒頭, 沁色黯淡, 現病史偷歡, 乃至傷筋爛骨, 難潰難斂。 治宜行氣活血, 活血化淤主導。 口服陽和湯, 外敷陽調解凝膏。

3、癰疽中醫方劑

3.1、透膿湯

生黃芪12克, 當歸身、赤芍、皂角刺各9克, 忍冬藤12克, 炙甲片4克, 甘草節5克。

水煎服, 每天1劑, 日服2次。 托毒透膿。

3.2、疏氣消腫湯

炒黃芩、羌活、白芍各4克, 川芎、綠皮、炒枳殼各6克, 忍冬藤12克, 制香附9克, 全蟲1克。

水煎服, 每天1劑, 日服2次。 行氣和絡, 活血化瘀消結。

若部分皮膚發燙, 或舌苔發白燥膩, 脈見弦勁, 為郁久化火之兆, 勢將釀膿, 這時宜加丹皮6克, 焦山梔9克, 龍膽草2克, 薏苡仁12克以清瀉郁火, 務求內消。

3.3、和營托毒湯

生西芪9克, 川桂枝4克, 炒川芎9克, 赤赤芍9克, 生甘草6克, 忍冬藤12克, 茯苓6克, 白茯苓9克, 炙僵蠶12克。

水煎服, 每天1劑, 日服2次。 養血和營, 托里消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