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讓人保持好奇心的七個問題

希臘著名哲學家、科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說過:“人類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思考哲學的呢。 ”

雖然亞里士多德在玄學和修辭學等多種領域內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這一問題也十分值得思考, 也許根本不需要答案。

人, 生而有對世界萬物的好奇心, 看看孩子的表情和動作就知道了。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 人們越來越不喜歡問問題。 人們不再尋根究底, 除非科學給出證明, 才會關注一下。

正如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弗朗茨·卡夫卡所說:“能發現美的人永遠不會老。 ”這證明了人生最大問題是能否保持童真。

花點時間, 思考下列七個問題中的一個, 你就能對這個世界再次充滿好奇之心。

什么是愛?

愛很難定義, 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思考愛是什么, 就能明白它的意義所在。

想想臨床心理學家Deborah Anapol在《愛情的七大法則》中描寫的愛情吧。 她以在一夫多妻制運動中突出的貢獻而聞名:

Anapol寫道:“愛關注的是什么讓你成為你, 因為愛是相互的。 愛是慈悲, 是情感。 愛知道‘對方’也是一體的。 因此, 愛不能被操作被控制。 愛關心著每個靈魂。 愛, 有自己的法則。 ”

我想去哪?

問自己這個問題不僅能磨練現在的你, 還能幫你弄清自己的前進軌道。 這個問題不僅限于工作目標, 還可以是家庭、朋友和愛好。 想出多個版本, 最后選擇一個。 不要被別人限制。

喬布斯曾說過:“時間有限, 不要為別人而活。 不要被束縛, 別被別人所操控。 最重要的是, 相信自己, 直覺已經知曉你該如何做。 其他都是次要的。 ”

人死時會發生什么?

著名作家、制片人和激進分子蘇珊·桑塔格曾說過:“不信教, 也不信人死如燭滅的人, 會覺得死亡很神秘,

不可預知, 不可掌控。 不可拒絕。 ”

是的, 思考死亡, 有點病態。 然而, 近期研究發現思考死亡不僅不病態反而是好事。 思考死亡能幫助人們重新認定生活目標, 重新確立價值觀。

密蘇里大學的研究員Kenneth Vail說:“ 我們要弄明白這一方法是如何幫助人們的。 和死亡共舞能潛在的幫助人們重拾美好生活。 ”

我們為什么活著?

非裔美國作家, 哲學家, 民事權利領導人說:“別問這世界需要什么, 問問自己想為什么而活, 然后付諸行動, 因為世界需要的是人們獲得好。 ”

三分鐘熱度, 光說不做, 是人們的通病。 開發想象力, 遵從自己的心靈, 發現缺失的東西。

我想要以怎樣的方式被銘記?

Arianna Huffington說, 很多人都想讓別人贊美他但Arianna Huffington問的是死后悼詞怎么寫。

Arianna Huffington 說:“悼詞不同于活著時的贊美詞。 它們更注重他人的情感, 善意和歡笑。 ”

我真的快樂嗎?

如果你想幸福,必須把生活的視野擴寬并在整體上獲得滿足。 通過這些不僅可以幫助你意識到你要蓬勃發展,而且它也能增加你的能力。 根據2013年的一項發表在《積極心理學雜志》上的研究顯示,那些試圖使用正確的方法的人會更幸福。

達賴喇嘛說的好,他說:“幸福不是現成的東西。 它來自你的行為。 幸福是什么?當你所想的,你所說的,和你所做的和諧之后, 幸福就來了。 ”

生活的目標是什么?

這個問題經常出現在轉折時刻:傳說中的“中年危機”,換了工作或成為父母。 提出這個問題來使自己穩定下來。 雖然哲學思考可以問——“生活的意義是什么?”或“我為什么在這里?”,

這些聽起來可能更熟悉,但答案總是人各有異的。

著名記者Ana?s Nin在她的書中寫道:“沒有大意義。 只有每個人不同的生活意義, 個人不同的想法意義。 就像小說里,每一個人的單獨情節。 ”

作家、哲學家和靈感大師阿米特雷堅稱去頂我們的生活目的對世界和周圍的人有影響。 不管多長時間,多少錢或者多少關注。 積極的目標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