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白細胞降低對人體的危害

人體血液中含有紅血球、血小板和血漿,還有白細胞。白細胞作為免疫系統的一部分説明身體抵抗傳染病以及外來的東西。所以大家可想而知白細胞在我們人體中是有多麼重要的地位。然而,白細胞如若降低對我們人體會產生怎麼樣的危害呢?讓我們一起來瞭解這篇文章。

白細胞減少症(leucopenia)為常見的血液病,可發於任何年齡。指外周血液中白細胞數持續低於4×109/L時。該病起病多緩慢,症狀較輕,常見乏力、心悸、頭暈、低熱、咽炎或粘膜潰瘍、食欲減退、四肢酸軟、失眠多夢、畏寒腰酸等,易患感冒等病毒性和細菌性感染;若白細胞減少症由感染所致者,則見高熱,惡寒,周身酸痛等症狀。若白細胞總數明顯減少,低於2×109/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低於0.5×109/L,甚至消失者稱為粒細胞缺乏症(agranulocysis),多以突然發病,畏寒高熱、咽痛、頭痛、關節痛、極度乏力出現,嚴重者有吞咽困難、譫語或昏迷,可在數日內死亡。

粒細胞缺乏症為白細胞減少症發展至嚴重階段的表現,兩者病因病機基本相同,可一併論述。白細胞減少症臨床可分為原因不明性和繼發性兩種,前者多見;後者多為化學因素、物理因素、藥物及某些疾病;或見於各種實體腫瘤化療後、多種血液病、嚴重感染及原因不明者等。在中國白細胞減少症和粒細胞缺乏症的預後良好,粒細胞缺乏症如果治療不及時,年齡較大或有其他臟器疾患的病人,病死率仍然較高。白細胞減少症中醫學中無相同病名,據其症乏力、頭暈、心悸、易外感發熱等表現當歸屬於中醫學“氣血虛”;“虛勞”;“溫病”;“諸虛不足”等範疇。

中醫學認為白細胞減少症的發生與心、肝、脾、腎四髒有關,其中與脾、腎兩髒的關係尤為密切。本虛(即脾腎兩虛)是白細胞減少症的根本原因,“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五臟六腑賴以滋養,若脾虛氣血無以生化則成血虛之證;“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若腎氣不足則髓海不充,“精血同源”此時氣血生成也會受影響。脾虛,運化水谷精微的滋養功能失常,可導致腎氣虛弱;反之,腎陽不足,則不能溫煦脾陽,兩者相互影響,以致脾腎兩虛,營衛氣血不足而成本病。此外,熱毒侵襲和瘀血凝結也是引起和加重本病的重要原因。熱毒(放、化療)之邪侵犯人體,營陰被劫之故。大部分患者表現為氣陰兩虛之證,少數則兼有血熱之證;根據中醫學“久病必瘀”的傳統認識,白細胞減少症患者久治不愈,往往見有血瘀的臨床症狀表現。綜上所述,病因不外乎內傷和外感,病機不外乎先天後天兩個因素。先天的關鍵在於腎,後天的關鍵在於脾。

白細胞則是炎症反應的第一線的衛士,聚集、遊走到炎症部位進行吞噬作用,最大的危害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讀完這篇文章,相信大家對白細胞減少的危害會有所瞭解了吧,脾腎兩虛是白細胞減少症的根本原因,所以大家平時要多注意自己的身體的健康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