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兒童多動症與好動兒童的區別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會患有多動症, 其實多動症並不是指直孩子上躥下跳, 而是孩子的身體會不受自己神經的控制一直抖動, 有一些孩子可能天生好動, 對什麼事情都有一定的好奇心, 都想親自動手去做一做看一看, 這樣就會有一些父母對孩子造成誤解, 認為孩子得了多動症, 那麼兒童多動症與好動兒童都有哪些區別呢?

1好動與多動症有什麼區別

孩子的心理特徵為好勝、好奇、好動、好模仿和富於想像, 以好動更為突出。

有些家長把孩子好動視為不老實, 調皮, 不遵守紀律, 對好動的孩子加以種種限制。 這種做法是違背兒童心理特性的。 孩子好動, 是精力旺盛、身心健康的表現。 只有患有營養不良、重症貧血或有其他先天性疾病的孩子才不好動。 好動也是孩子探索自然和社會的一種表現。 他們看什麼都要摸一摸、動一動、看一看, 還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來,

對周圍的事物都新鮮、好奇和不理解。 可是有些家長卻把正常孩子的好動誤認為是"多動症"。

正常的好動與多動症之間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四點。

(1)正常好動的孩子, 雖然也有注意力下集中的表現, 但對有興趣的事情, 卻能專心致志,

很少分散;而多動症的孩子做不到。

(2)正常兒童雖然表現散漫, 如上課做小動作, 甚至吵鬧打架, 但當他意識到必須控制自己時, 他能控制得住;而多動症的孩子卻不能控制自己。

(3)正常孩子作快速、反復和輪換動作時, 表現得靈活自如;而多動症的患兒卻表現得很笨拙。

(4)中樞神經興奮劑能使正常兒童引起興奮;而患多動症的兒童服用後, 卻很快地表現得安靜, 少動, 注意力呈相對集中。 當他們服用鎮靜劑時, 反而出現興奮、多動。 因此對被懷疑的孩子, 不妨給他們喝些咖啡或濃茶, 如果孩子沒有突出表現時, 希望家長不要隨便帶孩子到精神病院去就診, 否則會給孩子心理上不良的刺激, 也不要隨便對孩子說"你是多動症",

這樣做, 反而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 增加精神負擔。

2多動症的孩子怎麼教育最好

1.對任何積極的行為給予承認, 作出反應, 哪怕是很小的行為;如果你不帶成見, 有意尋找孩子身上好的東西, 你會找到一些的。

2.避免經常使用表示否定態度的語言, 如“不許”、“停止”、“不”。

3.把孩子的壞毛病同孩子本身區分開來。 比如, 可以和孩子說:“我喜歡你, 但我不喜歡你不聽話。 ”

4.給孩子制定一個非常清楚的作息表。 規定好起床、就餐、玩耍、看電視和就寢的時間表。 要遵守時間安排, 但當孩子出現不遵守時間的現象時, 也要靈活處理。 過一段時間後, 你的作息安排將成為孩子自己的習慣。

5.當你教他新東西時, 要有耐心, 解釋要簡短、清楚, 要常常重複你的要求。

6.爭取在房間內為孩子留出一塊自己的空間, 避免用鮮豔強烈的色調裝飾, 保持房間儉樸整潔。 把書桌擺放在空空的牆下, 使它遠離干擾, 這有利於孩子的注意力集中。

7.一次只做一件事。 把玩具存放在帶蓋的盒子裡。 一次只給他一件玩具。 如果孩子在畫畫或在讀書,

你要關上收音機或電視。 多重的刺激會使他不能精神專注。

8.給孩子一定的責任, 這在成長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 交給他的任務應該是他力所能及的。 他一旦完成了任務, 即使完成得不理想, 也要給予承認和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