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是什麼 為什麼他有這樣的魔力
共情其實就是體驗別人的內心世界, 當家長把這個能力用在了孩子的身上, 就表示我們可以理解孩子的感受了, 孩子就會有一定的安全感, 那種被接納的感覺會使他們的情緒平穩下來, 這時候孩子就能把家長的話聽進心中, 雖不能立竿見影, 但也是緩解對抗情緒非常有效的辦法。 不僅如此, 共情還可以幫助培養一個高情商的孩子。 一個懂得共情的人, 常常更受人歡迎, 更容易被信賴, 更善於社交。
但是, 與孩子的這種共情能力, 究竟應該怎麼做呢?
最最重要的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
充分的去聆聽孩子的感受, 用感同身受的方式去理解他, 表示我們理解他;抱一抱孩子, 輕輕的安撫他, 這種用肢體去表達的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安撫的作用。
並不是簡單表示理解就可以了, 通過共情, 只是把孩子的內心熨貼了, 後續還要引導孩子正確地認知。
這個世界不是圍著你轉的, 在公共場合就要遵守公共場合的規則, 不能任著自己的性子來
舉個小例子
比如, 孩子玩別人的玩具, 到時間要還給人家了, 媽媽可以試試這樣做。
“你想玩?(是。 )玩具是姐姐的, 我們玩了要還給人家, 我們去問問姐姐能不能再玩1遍好嗎?”
幾分鐘以後。
“你還想玩?(是。 )媽媽知道你還想玩, 你很喜歡它, 但是這東西是姐姐的, 我們約定了要把東西還給姐姐, 不然姐姐會傷心。 我們明天再來和姐姐玩好嗎?”
或許, 解決問題會比我們想像中花上更多時間, 但寶寶從小開始就引導的話, 鬧彆扭的情況還是很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