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青竹蛇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陸川本草》

【拼音名】Qīnɡ Zhú Shé

【別名】竹葉青、青竹絲(《動物學大辭典》)。

【來源】為蝮蛇科動物竹葉青的全體。

【原形態】

全長50~80釐米。 頭部三角形;頭頂覆蓋許多小鱗,

後頭部小鱗微弱、起棱。 吻鱗中等大, 從背面可見。 左右鼻間鱗小, 由細鱗分開。 上唇鱗10片, 以第3鱗為最大, 第一上唇鱗與鼻鱗間有一縫合線;下唇鱗12~13片。 鼻鱗1片。 圓形的鼻孔即位於其中;鼻鱗與頰窩間有小鱗片1~2片。 眼與鼻鱗間有瓣2片;眼上鱗較大, 狹長形, 由10片小鱗圍著;左右眼上鱗之間有小鱗11~13片, 少數為9或14片。 體鱗21或23~21~15行, 除最外1行光滑外, 餘部起棱。 腹鱗159~171, 肛鱗單一, 尾下鱗60~74對。 背面和側面草綠色;體鱗的最外一行有1條鮮明的縱走白色條紋, 有的在白條紋下還伴有1條紅條紋。 頭部青綠色, 有的在頭側也有1條白紋, 與體側的白紋相接。 腹面淡黃色。 尾端紅褐或褐色。

棲于山野和森林地帶, 常發現於山區的溪河邊。 捕食蛙類、鼠類及小鳥等。

大雪至驚蟄進入冬眠。 卵胎生。 有劇毒。

【生境分佈】分佈廣東、廣西、雲南、臺灣、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浙江、甘肅等地。

【性味】《陸川本草》:甘鹹。

【功能主治】《陸川本草》:散瘡毒。 治惡瘡腫癤。

【用法用量】外用:茶油浸塗。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