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很多腫瘤屬于一種心身疾病

你以為不生病就是健康?你以為沒有病痛就是健康?你知道身體亞健康卻不知道心理亞健康?

最權威的回答是:健康是心理、生理、社會功能(社會適應、社會行為、社會道德)方面的良好狀態, 不僅僅沒有疾病或疾苦。 心理與生理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互為因果,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核心。 這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

心身疾病涉及身體各大系統數十種疾病

中華醫學會行為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耿慶山教授說, 人類疾病中, 介于心理與軀體之間的病就是心身疾病。 “這其中, 一部分是精神心理因素長期作用于軀體導致軀體得病,

另一部分是軀體疾病導致心理出現問題。 ”他指出, 很多腫瘤就是一種心身疾病, 發現腫瘤后帶來了抑郁和焦慮, 導致自殺;而對典型的高血壓來說, 心理干預可減少服用高血壓藥物的量。

廣東省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符力指出, 70%以上的內科門診病人是心身疾病。 他稱, 心身疾病的具體機理為負性情緒、不良人格、錯誤認知通過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影響各內臟器官的功能, 從而發生病理變化, 引起疾病。 用單純生物醫學治療措施收效差。

常見的心身疾病可涉及消化、心血管、呼吸、內分泌、神經、泌尿生殖等近十個系統數十種疾病, 如胃或十二指腸潰瘍、冠心病、原發性高血壓、濕疹、甲亢、月經紊亂、腰背痛等,

還有最讓人聞之色變的惡性腫瘤, 包括乳腺、子宮、卵巢腫瘤和肺、肝、胃癌。 抑郁障礙還會與很多病共病, 如老年癡呆、糖尿病、帕金森病、慢性疼痛、心血管病、卒中、腫瘤等。

腫瘤是一類心身疾病

腫瘤也是一類心身疾病!大量臨床數據顯示, 90%以上的腫瘤患者與心理、情緒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 精神創傷、不良情緒都有可能成為癌細胞的促發劑。 符力表示, 癌癥的發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經歷多次突變。 當人體接觸危險因素20~30年后, 細胞發生癌變;經過8~10年, 癌細胞增大到1cm以上;再經過?2~3年, 就可發展到無法控制奪人命。 從正常細胞發展成惡性腫瘤, 大多經歷10~30年的“癌前病變”階段, “癌前病變”一般是可逆的。 若是能在“癌前病變”階段甚至更早時解除不良心理、情緒的影響,

這一心身疾病就可能及時停止。 “心理可以影響和改變細胞行為, 可以影響DNA變化。 ”

大部分體檢中心缺少心理健康體檢

隨著體檢的普及, 年度體檢幫助不少人篩查出身體方面的異常, 然而, 傳統體檢項目卻經常“忽視”心理健康的評估。 “現在處于都市生活的人們, 尤其是長期處于高壓行業的人群, 比如公務員、媒體人、金融行業從業者等, 心理問題、情緒問題一直未受到大家的重視, 只有出現嚴重問題, 人們才開始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符力指出, 大部分體檢中心缺少心理健康體檢。 “在體檢報告和建議中缺少心理健康指導;有些單位員工可能會出現工作壓力大、焦慮、抑郁甚至自殺的心理危機事件,

卻沒有預防和及早發現。 ”

“有這樣一批病人, 去醫院看病, 都說是精神因素引起的;做了無數的檢查, 結果都是正常的;老說身體就是不太舒服但又說不清楚是哪里不舒服……他們應該進行心理體檢。 ”

他表示, 現在倡導的是健康新概念, 即心理、生理、社會功能各方面的良好狀態, 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疾苦。 要生理健康可通過健康體檢, 要心理健康可通過心理體檢和心理健康管理, 要社會行為健康也是通過心理體檢, 所以要健康, 就要生理體檢和心理體檢結合, 并進行全面健康體檢。

有了心理體檢, 還要有管理干預

符力表示, 心理體檢項目有很多種, 比如心理健康(90項癥狀自評量表、焦慮自評測試、抑郁自評測試、成人壓力測試)、人格測驗(艾森克個性問卷、A型B型?性格測試)、職業測評(職業適應能力測試、職業倦怠測試)等。

在選擇心理體檢項目時, 可以事先咨詢專業的體檢人員, 提供職業、家庭、其他癥狀等信息, 搭配最適合自己的測試項目。

但是, 僅有心理體檢還不夠, 還要管理。

心理健康體檢是為早期發現心理問題, 最終目的是改善心理健康, 管理和控制不良心理。 北京健康管理協會副會長杜兵建議, 心理健康管理要分層:正常人的心理問題, 可找心理健康促進、心理咨詢機構;有心理障礙的, 找心理科專業醫師;有精神障礙和重型精神病的, 則要找精神科專業醫師。

“有的人尋求網上或買書進行心理健康自測,

首先, 網上的自測未必專業, 什么情況、什么職業要做什么量表是有講究的, 應該在專家指導下做適合的量表;另一方面, 自測測完后沒人管, 沒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 也達不到心理體檢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