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節節花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拼音名】Jié Jié Huā

【別名】耐驚菜、蓬子草、蝦蠊菜、滿天星、蝦鉗菜、白花仔、白花節節草、曲節草、蛇癇、水牛膝、一包針、豬屎草、水金鈴、地扭子、飛疔草、蟛蜞菊、耐驚花、鱟腳菜

【來源】

藥材基源:為莧科植物蓮子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ternanthera sessilis(L.) DC. [Illece-bruin。 Sessile L.]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 高10-45cm。 莖上升或匍匐, 多分枝, 具溝, 溝內有柔毛, 在節處有一行橫生柔毛。 單葉對生;無柄;葉片條狀披針形、倒卵狀長圓形、長圓形、倒卵形, 長1-5cm, 0.2-2cm, 先端漸尖, 基部漸窄, 全緣或具不明顯鋸齒。 頭狀花序1-4個腋生, 球形或長圓形,

無總梗;花密生, 花軸密生白色柔毛;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均白色, 宿存;雄蕊3個, 花絲基部連合成環狀, 花藥長圓形, 退化雄蕊三角狀鑽形, 全緣;子房1室, 有胚珠1枚, 柱頭短裂。 胞果倒心形, 邊緣常具翅, 包於宿存花被片內。 種子卵球形。 花期5-7月, 果期7-9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平曠野路邊、水邊、田邊請潮濕處。

資源分佈:分佈于華東南和西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與空心莧(參見空心莧條)相近似, 唯莖有明顯的條紋及縱溝, 溝內有柔毛, 在節處有1行橫‘柔毛。 葉緣有時具不明顯鋸齒。 頭狀花序1-4個, 腋生, 無總花梗;花白色。 雄蕊3。

顯微鑒別 與空心莧相似, 但葉片上短蠶形非腺毛為4-5細胞, 頂端細胞顯著形狹而略延長。

【化學成份】

全草含24-亞甲基環木菠蘿烷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

環桉烯醇(cycloeucalen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穀甾醇(β-sitosterol), 菜油甾醇(campesterol), 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 5-α-豆甾烷-7-烯醇(5-α-stigmasta-7-enol)[1], 二十九烷(nonacosane), 16-三十一烷酮(16-hentriacon-tanone), 漢地醇(handianol)[2]。 葉中分得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熊果酸酯(3β-O-β-D-glucopyranosyluronic acid), 28-O-β-D-吡喃葡萄糖齊域果酸酯(28-O-β-D-giucopyranosyl oleanolic acid)[3]。

有報導說分得以齊墩果酸為甙元, 葡萄糖和鼠李糖為糖部分的皂甙。 [4]從根中提取分得羽扇豆醇(lupeol)[5].

【性味】甘;性寒

【歸經】心;胃;小腸經

【功能主治】涼血散瘀;清熱解毒;除濕通淋。 主咳血;吐血;便血;濕熱黃疸;痢疾;泄瀉;牙齦腫痛;咽喉腫痛;腸癰;乳癰;癢腮;癰疽腫毒;濕疹;淋症;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15g(鮮品30~60g);或搗汁燉服。 外用:適量, 搗敷;或煎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