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煙霾的危害更甚于霧霾

室外霧霾可以被風吹散, 但室內煙霾卻無法被風吹散。 能吹散煙霾的風就是法律。 公共場所全面禁煙, 無煙立法最為有效

最近, 北京多次出現重度霧霾天氣, 大風過后藍天重現。 然而, 大風可以吹走室外的霧霾, 卻吹不走室內的煙霾。

煙霾危害甚于霧霾。 煙草燃燒釋放的煙霧, 顆粒粒徑在0.107—0.4微米之間, 正是制造室內PM2.5的“罪魁禍首”。 根據首都醫科大學環境衛生實驗室檢測, 在35平方米的室內密閉環境中, 一名吸煙者點燃卷煙后, 即可導致室內的PM2.5濃度從30微克/立方米上升到400微克/立方米;當第二名吸煙者點燃卷煙時,

室內的PM2.5的濃度將快速上升到800—1200微克/立方米。 室外霧霾程度嚴重, 稱之為PM2.5爆表;而在室內有人吸煙, PM2.5爆表卻是司空見慣。 室內空間通風性能不好, 人體充當了“吸塵器”。

煙草煙霧中的細顆粒物可以被深吸入到肺部, 被動吸煙可以導致人體多器官和多系統的損害。 經研究證實, 在室內吸1根煙, 即可使室內空氣PM2.5的濃度遠超出美國環保總署標準中的危險水平。 長期遭遇二手煙暴露, 會導致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25%—30%。 二手煙含有4000多種化學物質, 其中250多種是有毒或者致癌物質, 包括甲醛、氯乙烯、苯并芘、多環芳烴、亞硝基甲苯及砷等, 美國環保署和國際癌癥研究署已將其確定為人類A類致癌物。 煙害超過想象, 美國政府近日發布一份近千頁的報告,

與吸煙相關疾病的名單不斷大幅擴充, 吸煙與人體幾乎所有器官的疾病都有關聯。

室外的霧霾可以被風吹散, 但室內煙霾卻無法被風吹散。 能吹散煙霾的風就是法律。 公共場所全面禁煙, 無煙立法最為有效。 《英國醫學雜志》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報告:全面的無煙空氣法律降低吸煙率10%。 我國現有吸煙人數超過3億, 約有7.4億非吸煙者遭受二手煙暴露。 世界衛生組織《防止接觸煙草煙霧準則》第二十四條明確要求:“每一締約方都應在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對該締約方生效之后五年內提供普遍保護”。 我國已經加入《公約》8年多了, 全國性的無煙法律卻遲遲不見出臺。

保護大眾健康, 消除室內煙霾,

需要“零容忍”。 近年來, 制定全國性無煙法律的呼聲越來越高。 去年底, 中辦國辦出臺《關于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有關事項的通知》, 明確要求領導干部帶頭遵守有關禁止吸煙的法律法規, 為國家級無煙環境法律的有效實施奠定了基礎。 天津、上海、哈爾濱等多個城市實施了符合《公約》要求的無煙環境立法, 為國家級無煙環境立法積累了成功經驗。

今年3月1日, 新修訂的《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煙條例》正式實施, 條例中明確將機場列為禁煙場所。 備受關注的機場吸煙室去留問題迎刃而解, 機場方面明確表示全部關閉。 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全面推行公共場所禁煙”, 唯有加快立法,

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拿起法律武器, 應對室內煙霾, 時不我待。 全面推行公共場所禁煙, 需要多管齊下, 形成合力。

建設美麗中國, 不僅要消除自然界的霧霾, 更要消除室內人為造成的煙霾。 期盼無煙中國早日來到, 讓我們自由呼吸清新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