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

球類運動損傷有哪些

經常運動對於我們來說當然是好事, 但是有的人在運動的時候會出現一些問題, 比如球類運動損傷等, 在這種情況下, 我們一定要及時去醫院進行全面的檢查, 避免留下一些隱患, 這樣在以後的生活中將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球類運動損傷有哪些呢?

我國球類活動比較普遍, 籃球、足球、排球在群眾中尤受歡迎, 因此, 球類活動引起的創傷也很常見。

(一)籃球運動在我國開展最為普遍。 它是一種瞬息萬變的運動, 要求運動員全面的體力發展與身體訓練。 最常見的創傷是因跌倒、跳起搶球落地不正確(踩在別人腳上或被踩), 急停、急轉、衝撞或因場地不平, 或場地過滑而引起的急性創傷。 外傷最輕的僅僅是一點擦傷, 重的可以發生骨折或脫位。 一般較常見的有踝關節韌帶的捩傷或骨折(往往由於處理不當而變成慢性疾患,

經常疼痛妨礙運動)、膝的韌帶半月板損傷、指挫傷及腕部舟狀骨骨折。 另外, 在籃球運動中也可發生慢性創傷, 其中最影響運動訓練與技術發揮的是髕骨軟骨病, 其發生主要是由於滑步進攻與攻守、急停與踏跳上籃等局部訓練過多所致, 應引起注意。 預防的必要措施, 是加強全面訓練, 避免單打一的訓練方法, 創造合乎標準的場地衛生條件, 加強運動員的紀律教育及裁判工作。 同時, 應注意運動員的過度疲勞狀態, 以減少發生創傷的可能性。

這些損傷的發生, 總結起來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激烈比賽致傷比賽時緊張地爭奪、疾跑與鏟球, 易發生大腿與小腿的肌肉拉傷與斷裂。 突然改變體位, 小腿的突然扭轉、內收或外展,

可以引起膝、踝關節的韌帶及骨的損傷。

2.因球的間接作用致傷這種損傷多見於下肢。 例如, 用腳外側踢球, 就容易損傷距腓前韌帶, 這是最常見的踝關節損傷。 用足內側前腳踢球, 由於膝關節屈曲, 小腿突然因球的作用而外旋外展, 就很容易損傷膝的內側副韌帶、半月板及前十字韌帶。 特別是與對方運動員“對腳”時更容易發生。

此外, 一次有力的“屈膝後擺腿正腳背”踢球, 由於球的反作用, 突然使股四頭肌的猛力收縮, 常常發生於股四頭肌、股直肌腹或腱膜的撕裂。 在兒童, 則常常促使脛骨結節軟骨炎的發生。

3.球擊傷例如面部的擦傷、挫傷、腹部挫傷(肝脾破裂、胃腸道挫傷)、陰囊及睾丸挫傷等。 但最典型而常見的損傷是守門員的手指損傷,

如拇指、食指或其他手指的韌帶牽扯與關節半脫位。

4.踢傷比賽時大小腿部常常被對方“球靴”、“膝”及“小腿”踢撞, 引起肌肉挫傷、皮下血腫、肌肉斷裂(最常見的是股四頭肌的損傷)以及骨的損傷(如脛骨骨折, 或脛骨創傷性骨膜炎)等。

由此我們看出, 球類運動損傷還是比較嚴重, 有的時候會傷到我們的胳膊, 有的時候會傷到我們的腿部, 無論我們身體哪個部位受到傷害, 都要接受治療和檢查, 不能因為自己的馬虎或者其他原因導致更加嚴重的疾病產生, 這樣是極其糟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