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譜

夏天進補多種多樣 要對症滋補

夏季的進補與人們熟悉的秋冬季節的進補有區別, 夏季進補要利用營養豐富、有益健康且能清熱消暑的食物或藥物來補充身體的不足, 而不宜吃溫熱厚重之味。 因此, 夏季進補要選對食物、方法得當。

選用原則如下:

滋補:就是服用具有滋膩性質的補品、補藥來補益虛弱的方法。 常用的滋補食品有豬肉、牛肉、羊肉、母雞、鵝、鴨、鱉、海參等, 滋補藥物有熟地黃、阿膠、鱉甲、鹿角膠以及各種補膏, 如十全大補膏、洞天長春膏等。 由於這些補品、補藥都會增加消化道負擔, 有的還偏于溫性, 所以在夏季一般很少服用。 然而它們的補益作用較強, 對比較嚴重的體質虛弱者有很好的調治作用, 因此像患重症、手術後或婦女分娩後, 即使在夏天也照樣可以服用。 不過要注意:(1)適量服食, 不要過量;(2)胃口不好、舌苔厚膩, 或發熱、腹痛泄瀉時不宜服食。

清補:就是服用有補益、清熱功效的補品、補藥來補益虛弱的方法。

常用的清補食品有百合、綠豆、西瓜等;清補藥物有西洋參、沙參、麥冬、石斛(包括楓鬥)等。 但要注意:第一是身體陽虛, 有畏寒肢冷症狀的人必須少食或不食;第二是服食應該有所節制, 在春夏兩季過於用寒涼藥物, 會損傷人體的陽氣。

平補:就是服用性質平和的補品、補藥來補益虛弱的方法。 這一類補品、補藥為數較多, 如人參、黨參、太子參、黃芪、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燕窩、蛤士蟆、紫河車、銀耳、豬肝等。 這些補品、補藥既無偏寒、偏溫的特性, 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 若能在夏季正確服食, 同樣可取得良好效果, 只是在吸收蘊蓄方面略遜於冬令進補。

為了取得良好的進補效果, 進補者應該以虛弱的類型選用相適應的補品、補藥,

如氣虛的應補氣, 陰虛的要補陰, 心虛不寧的要補心, 脾虛食少的要補脾等等。 至於自己的體征需要何種補法, 應在中醫的指導下實行。

人們一般習慣於冬令進補, 其實夏季也是需要進補的。 夏天, 晝長夜短, 睡眠(睡眠食品)、休息時間相對減少,

再加上天氣炎熱, 出汗多, 營養物質也隨汗液排泄, 體力消耗比其它季節要大, 而同時消化(消化食品)功能大多有所降低, 進食減少。 所以, 許多人到了夏天就會瘦一些, 而體質也會有所下降, 出現“無病三分虛”的現象。 可見, 夏令進補是有必要的, 尤其是平時體質較差、營養不良、大病初愈、年老體弱的人, 更應適當進補, 以增強體力, 提高抗病能力。

那麼, 夏季該如何進補呢?夏天, 人們出汗較多, 氣隨汗泄, 常以氣虛津虧為多見, 表現為短氣乏力、倦怠懶言、口燥咽幹、頭暈眼花、手足心熱、便幹不暢、舌紅少苔, 脈細無力而稍數。 這是一種耗氣傷陰的表現, 會影響到脾胃的功能, 引起食欲減退和消化功能下降,

因此不少人在夏季表現為氣虛或氣陰兩虛。

根據中醫虛則補氣的原則, 夏天也應該注意進補。 夏天進補, 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 一般以清淡的滋補食品為主, 如鴨子燉冬瓜是夏天食補之佳品。 另外, 如瘦豬肉、鮮瓜果、芡實、綠豆等等食品都是夏天中用以清補的食療佳品。

夏天吃些米粥, 對食欲減退或消化功能下降的老年人更為合適, 粥所含營養亦很豐富, 又能幫助消化, 用新大米熬成粘粘稠稠的米粥, 清香怡人。 還可再加上各種雜糧、蔬果等使之具有各胃、補脾、清肺、利便等功效。 如綠豆粥, 清熱解毒, 清涼解渴;芹菜粥, 去伏熱, 利大小便;藕粥, 調中氣, 和胃生津;米仁粥, 附濕熱, 利腸胃;百合粥, 潤肺調中等等。

夏天喝飲料應以解暑、清熱、生津、益氣、養陰為主, 可飲些橙汁、蘋果汁、檸檬汁、鳳梨汁、山楂汁、西瓜汁等瓜果汁類的飲料, 這些飲料營養豐富, 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酸梅湯也是人們夏天喜愛的飲料, 不但酸甜可口, 而且止渴生津, 還可以促進胃液分泌, 增進食欲, 幫助腸胃消化。

夏天應以素食(素食食品)為主,注意飲食的科學搭配,適當增加一些富含蛋白質(蛋白質食品)的魚、肉、蛋、豆類,多喝些葷素搭配的湯類,多喝些粥(如綠豆粥、赤豆粥、冬瓜粥等)。平時,多吃些水果(水果食品),自己也可以做些清涼而有營養的飲料,如百合湯、蓮子湯、綠豆湯、紅棗米仁湯等,常喝必大有裨益。總之,夏令進補當清補。

夏天應以素食(素食食品)為主,注意飲食的科學搭配,適當增加一些富含蛋白質(蛋白質食品)的魚、肉、蛋、豆類,多喝些葷素搭配的湯類,多喝些粥(如綠豆粥、赤豆粥、冬瓜粥等)。平時,多吃些水果(水果食品),自己也可以做些清涼而有營養的飲料,如百合湯、蓮子湯、綠豆湯、紅棗米仁湯等,常喝必大有裨益。總之,夏令進補當清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