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心臟不好慎用平喘藥

老張今年73歲, 患有心臟病和哮喘。 一天夜裡, 正在睡夢中的老張突然被胸悶憋醒, 喘息不止, 不能平臥, 出大汗。 老伴連忙給他噴平喘氣霧劑。

然而不僅不見效, 老張反而更加憋氣, 口唇發紫, 被緊急送入醫院。

其實, 老張的症狀是急性左心衰竭引發的喘息, 被稱為“心源性哮喘”, 這種“喘”常出現在夜間, 多見於有心臟病的老年人, 發作時通常需要坐著才能呼吸, 咳粉紅色泡沫痰, 還會伴有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的症狀。

這時使用平喘氣霧劑, 只能擴張支氣管, 不但救不了衰竭的心臟, 其含有的β2受體激動劑反而會引起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 因此, 凡有心臟病者, 一旦夜半熟睡中突發喘憋, 應立即吸氧, 採取坐位,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同時撥打急救電話, 不要擅自使用哮喘噴劑。

七大檢查預測心臟病

現代醫療科技的發展, 讓很多疾病都能早期發現, 早期診斷。

特別是心臟疾病, 很多檢查如果運用得當, 能避免不少悲劇的發生。 近日, 美國《預防》雜誌上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世界著名的心臟病預防專家亞瑟·蓋斯頓教授刊文, 指出以下7種心臟檢查對預測心臟病極其重要。

C反應蛋白檢測。 C反應蛋白是炎症的標誌, 正常者低於1毫克/升;當超過3毫克/升, 說明體內有炎症。 如果多次抽血檢查均高於3毫克/升, 說明該物質含量高不是由於普通的炎症, 而是心臟病的危險因素, 需要進一步行鈣化積分評價或頸動脈超聲檢查了。 減肥、多運動、他汀類藥物有助於降低C反應蛋白水準。

頸動脈超聲。 通過檢查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可預測心臟病。 研究提示, 頸動脈內膜厚度與冠心病有關, 超聲檢查在血流受阻前就可以早期非常敏感地檢測血管病變,

因為沒有射線, 懷孕婦女也可行此檢查;如果動脈內膜厚度異常, 說明心臟病風險也較高, 需要調整飲食、多運動或服降脂藥、降壓藥。

冠狀動脈CT造影及鈣化評分。 蓋斯頓教授建議, 如果你年過半百, 此項檢查很有必要;有心臟病高危因素或者有家族史的人也應檢查冠脈鈣化情況;因X線有輻射, 懷孕女性不能做。 鈣化評分在400以上, 說明未來10年內心臟病風險增高;評分超過1000, 意味著1年內如果不治療, 心臟病風險增加25%。 評分超過200, 可以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吃降脂藥等減少血管內斑塊。

負荷超聲心動圖。 蓋斯頓教授指出, 與單純心臟負荷試驗相比, 該檢查可以大大提高診斷準確性。

不管多大年紀, 出現心臟病症狀如氣短、胸悶、胸痛, 都要作此項檢查, 發現異常, 需要進行冠狀動脈造影。

冠脈造影檢查。 能進一步明確血管阻塞情況。 它是評估心臟病嚴重程度以及判斷是否行支架或搭橋治療的最好方法。

血脂及脂蛋白(a)檢測。 除了傳統的血脂濃度的檢測, 還要檢測脂蛋白(a)的濃度, 因為它是小顆粒物質, 更容易形成斑塊, 危害也更大, 脂蛋白(a)水準超過30每毫克分升, 心臟病危險增加。

糖化血紅蛋白(HbA1c)檢測。 45歲以上或者有糖尿病危險因素者都要查HbA1c。 糖尿病人冠心病的風險增加5倍, 因此預防糖尿病就是預防心臟病。 HbA1c檢測如兩次高於6.5%, 需要調整飲食或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