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梅的功效與作用【圖】
五色梅又叫馬櫻丹、臭草、七姐妹, 為馬鞭草科直立或半蔓性灌木。 花期5~10月, 由多數小花密集成半球形頭狀花序;花色多變, 初開時為黃色或粉紅色, 繼而變為桔黃或桔紅色, 最後呈紅色。 同一花序中有紅有黃, 所以有五色梅、七變花等稱呼。 它的花具有吸引蝴蝶的誘因, 每當花開時, 會有許多蝴蝶翩翩而至。
五色梅的功效與作用
採集加工以根或全株入藥。 全年可采, 曬乾或鮮用。 性味根:淡, 涼。 枝、葉:苦, 涼, 具臭氣。 有微毒。 花:甘、淡, 涼。 功效。 根:清熱解毒, 散結止痛。 枝、葉:祛風止癢, 解毒消腫。
1、治感冒高熱:五色梅根、算盤子根、崗梅根各31克, 水煎服。
2、治筋傷:五色梅鮮葉搗碎, 擦患處, 然後以渣敷之。
3、治皮炎、濕疹痙癢:五色梅新鮮枝葉煎水外洗。
4、治腹痛吐瀉:鮮五色梅花10一巧朵, 水燉, 調食鹽少許服;或幹花研末6~15克, 開水送服。
5、治濕疹:五色梅幹花研末3克, 開水送服。 外用鮮莖葉煎湯浴洗。
6、治小兒嗜睡:五色梅花9克, 葵花6克, 水煎服。
7、治肺結核咳血:五色梅花6~9克, 水煎服。
【藥理作用】:五色梅有抑制脂質過氧化物形成的作用, 抑制豚鼠不同組織的脂質過氧化作用的順序是:腎上腺>肝>腎>心>肺>腦。 五色梅對肝臟磷脂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無影響,
五色梅的毒性
本品有毒, 內服有頭暈、噁心、嘔吐等的反應, 必須掌握用量, 防止不良反應。 孕婦及體弱者忌用。
精彩推薦:
五色梅花的功效與作用
五色梅葉的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