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破竻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Diē Pò Lè
【別名】小角刺(《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大風子科植物長葉柞木的葉、刺及種子。 葉、刺全年可采;種子、果實成熟時採收。
【原形態】
長葉柞木, 又名:竻鑿樹。
禿淨灌木或喬木, 高達7米。 枝柔弱, 常有刺。 葉革質, 長圓狀倒卵形或矩圓狀披針形, 長5~15釐米, 寬3~5釐米, 先端漸尖, 基部楔形, 邊緣有鈍鋸齒, 側脈8~12對, 兩面均稍突起。 總狀花序極短, 長1~2釐米, 腋生, 有花多數, 花淡黃色, 單生或簇生;萼片4(~5), 卵形或披針形, 內面無毛;無花瓣;雄花有多數雄蕊, 花盤由多數腺體組成, 位於雄蕊週邊;雌花花盤圓盤狀, 子房1室, 有2側膜胎座, 花柱短, 柱頭通常2裂。 漿果球形, 熟時褐色。 花期春季。
【生境分佈】生於曠野、林邊、路旁。 分佈長江以南各地。
【性味】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味苦, 性寒。
【功能主治】
①《廣西藥植名錄》:種子:治經閉, 瘡癬, 瘰鬁;刺:催乳。
②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涼血散瘀,
【附方】治扭挫傷或骨折、脫臼整複後:鮮跌破竻葉, 搗爛外敷;或用35度的酒精製成30%擦劑, 外擦及濕敷。 (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