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陽陵泉穴的養生功效

文章導讀

關於陽陵泉穴的記載最早見於《靈樞·邪氣藏府病形篇》中, 概述詳細的記錄了陽陵泉穴的養生功效。 陽陵泉在小腿外側, 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膝下外側動、靜脈。 當腓總神經分為腓淺及腓深神經處。

陽陵泉主治病症:半身不遂, 下肢痿痹, 麻木, 膝臏腫痛, 腳氣, 脅肋痛, 口苦, 嘔吐, 黃疸, 小兒驚風。 現多用於坐骨神經痛, 肝炎, 膽囊炎, 膽道蛔蟲症, 膝關節炎, 小兒舞蹈病等。

(一) 膽腑病證

《靈樞·邪氣藏府病形篇》:“合(指五輸穴之合穴)治內腑”, 《靈樞·四時氣篇》:“邪在腑 , 取之合”。 膽附于肝, 內藏清汁, 肝與膽在生理上相互聯繫, 在病理上相互影響。 故肝膽多同病, 因濕熱蘊結, 入侵肝膽, 膽汁外溢;或脾陽不運, 濕熱內阻, 膽汁外溢;以及肝鬱氣滯、肝膽濕熱、肝膽實火等所引起的病證, 都屬本穴的治療範圍。

(二) 筋的病證

陽陵泉是筋之會穴, 為筋氣聚會之外。 《難經·四十五難》雲:“筋會陽陵泉”。

故陽陵泉是治療筋病的要穴, 特別是下肢筋病, 臨床較為常用。 具有舒筋和壯筋的作用。

(三) 經脈通絡上的病證

依其足少陽經的循行、針感的走向和穴位的所在, 循經取穴, 本穴治療本經經脈循行通絡上的下肢、髀樞、脅肋、頸項病, 以及肝膽火旺, 循經上擾的眼、耳、頭部病變。

陽陵泉穴善於舒筋通絡, 是臨床上採用針灸治療下肢筋病的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