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假冒保健品營銷手段多樣化 多數患者容易上當

如今假冒偽劣產品猖獗, 尤其是熱銷的保健品, 被銷售人員們吹噓得天花亂墜, 很多消費者把保健品, 當成治病救命的神藥, 這些所謂的保健食品, 真的有如此神奇的保健功效嗎?我想大家看完以下案例就會明了了。

“經過這次教訓, 我才明白世上根本沒有什么神藥。 ”面對記者, 吳國文顯得異常憔悴和失落, 和一個半月前的興奮和激動形成鮮明對比。 彼時, 作為一名長期被類風濕病折磨的老病號, 他在朋友的推薦下買了一盒號稱能根治類風濕的保健品, 用后3天果真“腿不疼了, 手不酸了”, 但隨后身體出現的變化讓他意識到“神藥”有問題。

醫院的檢測結果驗證了他的猜測:保健品里面添加了化學藥物。

吳國文的經歷, 是眾多長期罹患慢性病, 渴望根治的患者的真實寫照。 南方日報記者從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了解到, 廣州市保健食品非法添加每年檢出率維持在3.8%左右, 雖然近年來監管力度不斷加大, 但卻屢禁不止。 業內人士表示, 一些不法廠商抓住患者希望治愈的心理, 違規添加化學藥物, 讓保健食品具有“神效”, 而這些藥物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

非法添加情況嚴重

“保健食品怎么可能會起到根治疾病的效果, 肯定是有問題的。 ”廣東省藥監局人士對記者表示, 保健食品只是一種營養補充劑, 可以調節人體某種生理機能、強化免疫系統,

本質仍然是食品, 而且作用比較慢, 不可能有神效。

然而, 擺在面前的事實卻是:各種各樣的保健品號稱自己“療效顯著”。 更加吊詭的是, 很多患者用后效果明顯, 短時間內癥狀得以減輕, 有些保健品在病友圈子里還形成了一定的口碑效應。 據記者了解, 有不少患者就是聽了朋友的推薦之后, 才開始使用的。

“這其中的奧妙就在于非法添加了化學藥物, 早些年就已經存在, 太常見了。 ”保健品行業資深從業人員林克華表示, 一些不法保健品生產廠家, 為了讓患者覺得產品療效好, 紛紛在里面添加化學藥物。 但因此給患者帶來的風險, 他們卻毫不顧忌, 只是想著讓患者趕緊購買。

據國家食藥監局發布的《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質名單(第一批)的通知》顯示,

聲稱有減肥功能、輔助降血糖(調節血糖)、緩解體力疲勞(抗疲勞)、增強免疫力(調節免疫)、改善睡眠、輔助降血壓(調節血脂)等功能的產品, 是非法添加的“重災區”, 涉及西布曲明、格列本脲、紅地那非、他達拉非、鹽酸可樂定等物質。

按照規定, 上述藥物都須在醫生的嚴格規定之下服用, 否則存在安全隱患。 以格列本脲為例, 格列本脲是一種降糖效果明顯的西藥, 但是副作用比較明顯, 因此許多患者不適合服用這種口服降糖藥, 長期大量服用最終會造成患者的低血糖和腎病, 甚至導致死亡。 而減肥保健品里添加的西布曲明, 是抑制中樞神經的藥物, 可抑制食欲,

長期服用會達到減肥效果, 但同時會造成患者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