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筍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嘉佑本草》
【拼音名】Dì Sǔn
【英文名】Rhizome of Shiny Bugleweed, Shiny Bugleweed
【別名】澤蘭根、地瓜兒、地瓜、地蠶子、地筍子、地藕、野三七、水三七、旱藕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地筍和毛葉地筍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ycopus lucidus Turcz.Lycopus lucidus Turcz.var.hirtus Regel.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 除去地上部分, 洗淨, 曬乾。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 高可達1.7m。 具多節的圓柱狀地下橫走根莖, 其節上有鱗片和鬚根。 莖直立, 不分枝, 四棱形, 節上多呈紫紅色, 無毛或在節上有毛叢。 葉交互對生, 具極短柄或無柄;莖下部葉多脫落, 上部葉橢圓形, 狹長圓形或呈披針形, 長5-10cm, 寬1.5-4cm, 先端漸尖, 基部漸狹呈枯形, 邊緣具不整齊的粗銳鋸齒, 表面暗綠色, 無毛, 略有光澤, 下面具凹陷的腺點, 無毛工脈上疏生白以柔毛。 輪傘花序多花, 腋生;小苞片卵狀披針形, 先端刺尖, 較花萼短或近等長, 被柔毛;花萼鐘形, 長約4mm, 兩面無毛, 4-6裂, 裂片狹三角形, 先端芒刺狀;花冠鐘形白色, 長4.5-5mm, 外面無毛,
本變種與正種不同處在於:莖棱上被白色向上小硬毛, 節上密集硬毛;葉披針形, 暗綠色, 兩商漸尖, 上面密被細剛毛狀硬毛, 下面主要在肋及脈上被剛毛狀硬毛, 邊緣具銳齒, 並有緣毛。
【性狀】性狀鑒別 根莖形似地蠶, 長4-8cm, 直徑約1cm。 表面黃棕色, 有7-12個環節。 質脆, 斷面白色。 氣香, 味甘。
【化學成份】
1.葡萄糖(glucose), 半服糖(galactose), 澤蘭糖(lycopose), 水蘇糖(stachyose), 棉子糖(raffinose), 蔗糖(sucrose)[1, 2], 另含蟲漆蠟(lacceroic acid), 白樺脂酸(betulinic acid), 熊果酸(ursolic acid), β-穀甾醇[3]。
2.毛葉地筍 全草含揮發油和鞣質[4]。
【性味】味甘;辛;性平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益氣利水。 主衄血;吐血;產後腹痛;黃疸;朋腫;帶下;氣虛乏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4-9g;或浸酒。 外用:適量, 搗敷;或浸酒塗。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利九竅, 通血脈, 排膿治血。
2.《日華子本草》:止鼻洪, 吐血, 產後心腹痛。
3.《分類草藥性》:和氣養血, 補精固氣, 治女子虛弱面白。
4.《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治虛弱, 補中氣, 消水, 療白帶。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