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譚元春與紅燒木琴魚(圖)

“紅燒瓦塊魚”, 湖北天門人稱為“紅燒木琴魚”。 相傳, 此佳餚的創制與明朝文學家譚元春有關。

譚元春(15 8 6—16 3 7)字友夏, 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 與鐘但共創意陵學派。 “竟陵學派”是明代後期文學流派。 因譚元春、鐘惺皆為竟陵人而得名。 繼明代公安派文學流派之後極力反對擬古文風, 要求抒寫性靈, 其主張和公安派基本相同, 但又認為公安派的作品有膚淺之弊, 企圖以幽深孤峭的風格矯之, 以致流於艱澀。 但對小品文的發展有不少貢獻。

兩人學不甚富, 其解讀多僻, 頗為時人所譏。 譚著有《譚友夏合集》二十三卷。

譚元春不光喜好詩文, 還酷愛絲竹之音, 對嶺南木片琴尤為鍾愛。 一日, 他突然發現去掉頭尾的青魚段酷似木片琴。 於是命人順著肋制出花紋後紅燒佐酒。 眼觀佳餚, 如聞木片琴的叮略雅韻而心曠神怕。 此案後來傳至民間, 因形似屋瓦, 故稱“紅燒瓦塊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