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天打雷劈”時哪里最安全

你是否對這樣的場面心生恐懼:天空烏云壓頂, 整個世界籠罩在黑暗之中, 突然一道閃電擊破長空, 隨后“咔嚓”一聲, 隆隆雷聲在頭頂作響, 接著瓢潑大雨從天而降……

當電閃雷鳴的時候, 你是否已做好防雷電準備呢?俗話說“天打雷劈”, 如果防范不當, 可能會引雷電上身。 這是為什么呢?

雷電是一種大氣中放電現象。 積雨云在形成過程中, 上部以正電荷為主, 下部以負電荷為主。 因此, 云的上、下部之間形成一個電位差。 當電位差達到一定程度后, 就會產生放電, 這就是我們常見的閃電現象。 閃電的平均電流是3萬安培,

最大電流可達30萬安培。 閃電的電壓很高, 約為1億至10億伏特。 一個中等強度雷暴的功率可達一千萬瓦, 相當于一座小型核電站的輸出功率。 在雷電放電地點會出現強烈的閃光和爆炸的轟鳴聲, 這就是人們見到和聽到的閃電雷鳴。

如果人被雷電擊中, 電流會迅速通過人體, 重者可導致心跳、呼吸停止, 腦組織缺氧而死亡。 另外, 雷擊時產生的火花, 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膚燒灼傷。 雷電擊傷, 亦可使人體出現樹枝狀雷擊紋, 表皮剝脫, 皮內出血, 也能造成耳鼓膜或內臟破裂等。

雷聲閃電只相隔兩秒最危險

由于雷雨天氣往往來得突然, 狂風暴雨伴隨著雷鳴閃電, 人們在慌亂之中常常只顧躲避風雨, 卻忽視了防雷電。

雨, 可能淋濕一身著涼而引起發熱感冒, 但如若遭到雷擊, 輕則暈倒受傷, 重者當場死亡。 因此, 掌握一些基本的防雷電常識是十分必要的。

在戶外, 只有雷暴發生在人所處位置周邊時才有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 即近雷暴對人體產生的直接雷擊, 遠雷暴一般不需要采取防范措施。

判別遠近雷暴簡單的方法, 就是利用云地閃電發生時產生的聲、光現象的時間差來判定。 因為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發生的, 只不過光的傳播速度快, 為每秒30萬公里, 而雷聲的速度只有每秒340米, 比光速慢得多。 所以, 如果看見閃電后在1秒鐘, 也就是一眨眼的時間就聽到雷聲, 說明雷擊點就在附近300米處;一般看見閃電和聽到雷聲時間隔為2秒鐘的時候是最危險的。

戶外防雷:尋找庇護, 降低身體重心

曾有一個真實的故事:田間勞作的夫婦倆同時遭到雷擊, 丈夫逃過一劫, 而妻子卻意外身亡。

據有關人員調查, 發現此處地勢開闊, 沒有大樹。 天下大雨時, 夫妻兩人匆匆往家中趕, 其間丈夫因下雨路滑跌了一跤, 肩上的鋤頭也飛出老遠。 就在這時, 一道閃電從空中襲來, 妻子應聲倒地。

妻子肩上扛的鋤頭, 是吸引雷擊的罪魁禍首, 而逃過一劫的丈夫, 恰恰得益于他適時地摔了一跤, 一則高度變小了, 二則鋤頭也飛了。 可見, 防雷擊也是有方法可尋的。

雷擊傷亡事故并不鮮見。 在雷雨天氣下, 如何預防雷擊呢?

雷電交加時, 如果人身在室外, 應立即尋找蔽護所。 如裝有避雷針的、鋼架的或鋼盤混凝土建筑物,

可以作為避雷場所, 具有完整金屬車廂的車輛也可以利用;如找不到合適的避雷場所時, 應盡量降低重心或減少人體與地面的接觸面積, 可蹲下, 降低自己的高度, 雙腳并攏, 減少跨步電壓帶來的危害。 可手放膝上, 身向前屈, 千萬不要躺在地上、壕溝或土坑里, 如披上雨衣, 防雷效果更好。

如果在野外, 千萬不要靠近空曠地帶或山頂上的孤樹, 這里最易受到雷擊;因為雨后, 大樹潮濕的枝干相當于一個引雷裝置, 如果用手扶大樹, 就仿佛用手去扶避雷針一樣。 在打雷時最好離大樹5米遠。 另外, 停留在野外的人群, 無論是運動的, 還是靜止的, 都應拉開幾米的距離, 不要擠在一起, 也可躲在較大的山洞里。

當頭發豎起或皮膚發生顫動時, 就可能要發生雷擊了。 受到雷擊的人可能被燒傷或嚴重休克, 但身上并不帶電, 可以安全地處理。

如果看到高壓線遭雷擊斷裂, 此時應提高警惕, 因為高壓線斷點附近存在跨步電壓, 身處附近的人此時千萬不要跑動, 而應雙腳并攏, 跳著離開現場。

室內防雷:門窗緊閉, 斷開電源

打雷時, 首先要做的就是關好門窗, 防止雷電直擊室內或者防止球形雷飄進室內。

在室內也要離開進戶的金屬水管和與屋頂相連的下水管等。

雷雨天氣時, 盡量不要撥打、接聽電話, 或使用電話上網, 應拔掉電源和電話線及電視饋線等可能將雷電引入的金屬導線。 穩妥科學的辦法是在電源線上安裝電源避雷器、在電話線上安裝電話避雷器、在天饋線上安裝天饋避雷器并做好接地。

保持屋內的干燥, 房子漏雨時, 應及時修理好。

進戶電源線應做接地處理, 三相插座應連好接地線。

晾曬衣服被褥等用的鐵絲不要拉到窗戶、門口, 以防鐵絲引雷致人死亡事件發生。

注意避開電線、不要站立燈泡下, 最好是斷電或不使用電器。

雷雨天不能做的事情

不要騎馬、騎自行車和摩托車;不要攜帶金屬物體露天行走;不要靠近避雷設備的任何部分;

不要在大樹底下避雨。

不要在水體邊、洼地停留, 要迅速到附近干燥的住房中去避雨, 山區找不到房子, 可以到山巖下或者山洞中避雨。

不要拿著金屬物品在雷雨中停留。 因為金屬物品屬于導電物質, 在雷雨天氣中有時能夠起到引雷的作用。隨身所帶的金屬物品,應該暫時放在5米以外的地方,等雷電活動停止后再拾回。

不要觸摸或靠近防雷接地線。自來水管、電器的接地線、大樹樹干等可能因雷擊而帶電的物體,以防接觸電壓或者接觸雷擊和旁側閃擊。

雷暴天氣時,在戶外最好不要接聽和撥打手機,因為手機的電磁波也會引雷。

切勿站立于山頂、樓頂上或其他接近導電性高的物體。

切勿游泳或從事其他水上運動,不宜進行室外球類運動,離開水面以及其他空曠場地,尋找地方躲避。

在曠野無法躲入有防雷設施的建筑物內時,應遠離樹木和桅桿。

在空曠場地不宜打傘,不宜把羽毛球拍、高爾夫球棍等扛在肩上。

不要呆在開闊的水域和小船上;高樹林的邊緣,電線、旗桿的周圍和干草堆、帳篷等無避雷設備的高大物體附近,鐵軌、長金屬欄桿和其它龐大的金屬物體近旁,山頂、制高點等場所也不能停留。

男性比女性更“招雷”

你知道嗎,男性遭雷擊概率超過女性。這是因為人體都有靜電場,靜電場所產生的電壓越高,越容易遭到雷擊,男性和女性生理結構存在不同,導致其靜電壓存在一定差異,一般來說男性靜電壓1000,高于女性的800,因此男性遭雷擊概率超過女性。

在雷雨天氣中有時能夠起到引雷的作用。隨身所帶的金屬物品,應該暫時放在5米以外的地方,等雷電活動停止后再拾回。

不要觸摸或靠近防雷接地線。自來水管、電器的接地線、大樹樹干等可能因雷擊而帶電的物體,以防接觸電壓或者接觸雷擊和旁側閃擊。

雷暴天氣時,在戶外最好不要接聽和撥打手機,因為手機的電磁波也會引雷。

切勿站立于山頂、樓頂上或其他接近導電性高的物體。

切勿游泳或從事其他水上運動,不宜進行室外球類運動,離開水面以及其他空曠場地,尋找地方躲避。

在曠野無法躲入有防雷設施的建筑物內時,應遠離樹木和桅桿。

在空曠場地不宜打傘,不宜把羽毛球拍、高爾夫球棍等扛在肩上。

不要呆在開闊的水域和小船上;高樹林的邊緣,電線、旗桿的周圍和干草堆、帳篷等無避雷設備的高大物體附近,鐵軌、長金屬欄桿和其它龐大的金屬物體近旁,山頂、制高點等場所也不能停留。

男性比女性更“招雷”

你知道嗎,男性遭雷擊概率超過女性。這是因為人體都有靜電場,靜電場所產生的電壓越高,越容易遭到雷擊,男性和女性生理結構存在不同,導致其靜電壓存在一定差異,一般來說男性靜電壓1000,高于女性的800,因此男性遭雷擊概率超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