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鍛煉習慣才更健康
身體要健康, 肯定不可能是天天躲懶做在空調底下或者睡在床上看電視也能讓你變得活蹦亂跳的。 想要自己身體好一點, 就要經常起來練一練, 保證你身體無恙健康常在。
既然大家都知道, 運動是健康的重要手段, 為什麼社會大眾真正每天從事運動的人口比例這麼低?
筆者曾在大學運動隊擔任隊醫, 對於眾多大學生“埋沒”自己運動天分、“放棄”發展身體機能、“拒絕”參與學校運動代表隊的現象, 始終無法理解。 甚至, 筆者曾經服務的健身中心, 也有部分會員沒有參與運動的意願(實在想不通), 特別是女同志。
也有一些運動參與者, 往往沒有考慮到自己的運動能力特徵與興趣喜好, 卻依據親朋好友的運動參與經驗或意見, 來決定參與運動的類型與專案。 而且, 開始參與運動後, 往往將肌肉酸痛、身心疲倦、艱苦、困難、無趣……等負面的運動感受, 也當成是運動訓練的一部份。
站在從事體育產業人員的立場來看, 教育單位其實也應該反省“為什麼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 十多年的體育課程教學, 沒有好好教育學生如何正確的參與體育活動?沒有建立學生參與運動的習慣?”。 無論如何, 筆者願意再次提醒你(你), 透過以下的簡單方法, 可以幫助你(你)克服各種阻力, 養成參與運動的習慣。
1.確實瞭解運動參與的必要。 只有真正瞭解參與運動的效能、不運動對於健康的缺點,
2.透過網站、書籍、廣播媒體、科學報告等的協助, 確實瞭解參與運動的正確資訊, 以免運動參與過程, 產生如何參與運動的疑問, 避免在錯誤的知識與經驗下, 參與體育的活動。
3.訂定適當可行的運動處方。 在運動科學的基礎上, 依據個人的能力、生活習慣、周遭環境……等, 訂定適當可行的運動處方。
4.設定簡易可行的短期目標。 在簡易的身體能力檢測下, 評價短期目標的實現狀況。 而且, 依據身體能力的評價結果, 修訂運動處方與短期目標, 以便持續維持參與運動的正確目標與方法。
5.追尋運動的樂趣。 不僅運動的過程應該在愉快的氣氛下進行, 而且, 也應選擇趣味性質較高、危險性較低的運動型態參與。
6.尋求家庭或團體的助力。 家人或親友一起參與, 或者加入適合自己的運動性社團, 藉由團體的力量, 協助自己持續不斷的參與運動。
7.“沒時間”只是藉口。 運動的效果其實是可以累計的, 透過多次短暫的運動參與方式, 可以有效解決“沒時間”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