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山芹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Shān Qín

【來源】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山芹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stericum sieboldi;(Miq.)Nakai[Peu-cedanum sieboldi Miq.;Angelica miqueliana Maxim.]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 高0.5-1.5m。 主根粗短, 有2-3分枝, 黃褐色至棕褐色。 莖中空, 有較深的溝紋, 光滑或基部有短柔毛, 上部分枝, 形展。 基生葉葉柄長5-20cm, 基部膨大成遍而抱莖的鞘;基生葉及莖生葉均為二至三回三出式羽狀分裂;葉片輪廓為三角形, 長20-45cm, 末回裂片菱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 長5-10cm, 寬3-6cm, 急尖至漸尖, 邊緣有內曲的圓鈍齒或缺刻狀齒5-8對, 通常齒端有銳尖頭, 基部截形, 表面深綠色, 背面灰白色;莖頂部的葉簡化為無葉的葉的葉鞘。

複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 傘輻5-14;花序梗長3-7cm;總苞片1-3, 線狀披針形;小傘形花序有花8-20, 小總苞片5-10, 線形;萼齒卵狀三角形;花瓣白色, 長圓形, 花柱2倍長於扁平的花柱基。 雙懸果長圓形至卵形, 長4-5.5mm, 寬3-4mm, 成熟時黃色, 有光澤, 背棱細狹, 側棱寬翅狀, 棱槽內有油管1-3, 合生面有油管4-6, 少為8。 花期8-9朋, 果期9-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較高的山坡、草地、山谷、林緣和林下。

資源分佈:分佈于東北、內蒙古、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地。

【性味】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 主乳癰;瘡腫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 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