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慢性胃炎 淺表性胃炎一樣嗎

生活中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 通常上班族基本上一日二餐都是在外面飯店吃的, 很少在家裡做早餐和午餐, 而又加上平時應酬多, 在家吃飯的時候就更少了。 因為吃飯不合理, 很多人會有胃疼的毛病, 特別對於男同胞來說, 更是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那麼胃疼是胃炎嗎?大家所知道的慢性胃炎 淺表性胃炎一樣嗎?它們有怎麼的區別呢?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縮性病變, 其實質是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復損害後, 由於粘膜特異的再生能力, 以致粘膜發生改建, 且最終導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體的萎縮, 甚至消失。 本病十分常見, 約占接受胃鏡檢查病人的80~90%, 男性多於女性, 隨年齡增長發病率逐漸增高。

慢性胃炎尚無特效療法, 一般主張無症狀者無需進行治療。 若有症狀可參考下列方法進行治療:1、避免引起急性胃炎的因素,

如戒除煙酒避免服用對胃有刺激性的食物及藥物如NSAID等。

2、飲食治療:原則與潰瘍病相似, 多次少餐, 軟食為主, 避免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更重要的是根據病人的飲食習慣和多年經驗, 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食譜。

3、藥物治療:Hp相關性胃炎需進行根除Hp的治療。 而其他慢性胃炎尚無特效療法, 大多不能使胃炎逆轉, 因此主要是對症治療。 慢性胃炎多數胃酸偏低或無酸, 但其本身無特殊治療, 可適量給予稀鹽酸和胃蛋白酶。

淺表性胃炎是一種慢性胃粘膜淺表性炎症, 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見的一種類型, 在胃鏡檢查中約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左右。 淺表性胃炎的基本病變是上皮細胞變性, 小凹上皮增生與固有膜內炎性細胞浸潤,

有時可見到表面上皮及小凹上皮的腸上皮化生, 不伴固有腺體的減少。 病變部位常以胃竇明顯, 多為彌漫性, 胃鏡檢查為胃粘膜充血、水腫及點狀出血與糜爛或伴有黃白色粘液性滲出物。

最常見症狀是上腹疼痛, 約占85%。 淺表性胃炎患者的上腹部疼痛多數無規律, 與飲食無關(有的患者空腹舒適, 飯後不舒), 一般為彌慢性上腹部灼痛、隱痛、脹痛等。 常因進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症狀加重, 少數與氣候變化有關。 這種上腹疼痛用解痙劑及抗酸劑不易緩解。

淺表性胃炎保護胃粘膜的藥物:①生胃酮:是甘草酸水解後製成的琥珀酸半酯, 能增強胃粘膜粘液的分泌, 延長胃上皮細胞壽命及輕度抑制胃蛋白酶的活力,

故能保護胃粘膜不受膽汁損傷, 避免H+反擴散。 用法 100mg, 日3次, 2周後改為50mg, 日3次, 餐前半小時服, 4~5周為一療程。 副作用有水鈉瀦留, 故宜同時服用氫氯噻嗪和鉀鹽。

②蓋金胃膜素:獨含“胃黏膜再生因數”, 能快速建立胃黏膜保護層, 抵制酸性侵蝕, 殺滅幽門螺旋桿菌, 當天止痛, 15天糜爛、潰瘍的胃粘膜開始癒合生長, 胃酸分泌功能開始恢復正常。 服用方法:口服, 一次, 3-5粒, 一日四次。

③硫糖鋁:該藥能與胃蛋白酶絡合, 抑制該酶分解蛋白質, 並能與胃粘膜蛋白質絡合成保護膜, 阻止胃酸、胃蛋白酶和膽汁酸的滲透、侵蝕。 此外, 該藥亦能促進胃粘膜細胞的新陳代謝。 用法:1.0g, 日3~4次。

通過上述對慢性胃炎 淺表性胃炎一樣嗎問題的介紹, 我們可以清楚的認識到兩種胃炎這間的關係。

而不管是哪一種胃炎, 它的發生都是和平時的不良飲食脫不了干係, 所以在生活中多注意自己的飲食是很有必要的。 只要平時飲食合理得當, 患胃炎的機會就會大大減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