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睡起秋色無覓處 滿階梧桐月明中

立秋

宋·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

滿階梧桐月明中。

【古詩今譯】

小烏鴉的啼叫聲散去時, 只有玉色屏風空虛寂寞地佇立著。 一陣清新微涼的秋風吹過, 好像枕邊有人用紙扇在扇風一樣。

睡夢中隱隱約約聽到秋風瑟瑟的聲音, 可是醒來去找, 卻什麼也找不到, 只見落滿臺階的梧桐葉, 沐浴在明媚的月色中。

【詩詞賞析】

《立秋》是南宋詩人劉翰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這首詩寫詩人在夏秋季節交替時的細緻入微的感受, 時令感極強, 全詩的境況, 緊扣題意, 構思很巧妙。

此詩精神全在一個“尋”字。

寫一種朦朦朧朧, 惆悵無奈的情態。

首句寫傍晚時景色的變化。 起初小烏鴉還待在樹枝上或屋簷上叫著, 天黑歸巢了, 就再也聽不到叫聲了。 天黑了, 玉屏上的字畫就看不見了, 顯得空空的了。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 這句詩中還藏著一個著名中藥方——玉屏風散, 出自元代醫家危亦林所著的《世醫得效方》一書, 由防風、黃芪、白術(炒)三味中藥組成。 可斂汗固表, 是體質虛弱者預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良方。

這首詩的次句寫詩人躺在床上感受秋風的微涼。 “新涼”中的“新”字寫出了這種變化。 當然這種感覺上的質變, 也有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第三句寫夜裡秋風由吹到停的過程。 末句寫在明亮的月色中, 見到臺階上落滿了梧桐葉,

詩人終於清楚地見到了秋天到來的足跡。

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寫出了夏秋之交自然界的變化。 有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 如“滿階梧葉”, 所謂“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反映出詩人對生活的觀察與體驗特別細緻。

【養生解讀】

立秋後, 很多地方至今還保留著“啃秋”這一傳統:立秋日買個西瓜回家, 全家圍著啃, 就是啃秋了, 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 此外, 民間還有“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餚, “以肉貼膘”)的習俗。 但是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專家提醒廣大市民, 立秋無論是“貼秋膘”還是“啃秋”, 都要因人因地因時而異, 否則不但起不到保健的作用反而有害健康。

立秋養生要“啃秋”

這樣“啃”更有效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脾胃病科副主任中醫師孫剛介紹說,

立秋過後, 西瓜漸漸歸屬於反季節水果, 這個時候, 氣候逐漸轉涼, 人體消化功能下降, 腸道抗病能力減弱, 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 如果貪吃涼西瓜就容易引發胃腸道疾病或者使原來的胃病加重。 所以, “啃秋”的時候不能再向夏季那樣多吃冰西瓜了。

大家一般“啃秋”都是啃瓜瓤, 其實, 繼續往下的部分更有養生功效。 西瓜皮又稱“瓜衣”, 共分三層:分別為“青衣”、“翠衣”、“白衣”。 這其中的“翠衣”這一層, 屬於瓜皮中的“瓜肉”部分, 用鉋子刨下一片, 放在亮處查看, 其透明、青翠, 猶如碧玉一般。 清代著名醫家葉天士所著的《臨證指南醫案》一書中把西瓜皮已經叫“西瓜翠衣”了。 如果夏天感到頭昏、睡不醒、周身乏力、吃什麼都沒味道,

舌苔上還有一層厚厚的黃苔, 吃些西瓜皮是最好不過了。

此外, 西瓜皮還可以治療口腔潰瘍。 元代名醫朱丹溪在其所著的《丹溪心法》中記載:“治口瘡甚者, 西瓜皮燒灰敷之。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口腔科主任周俊波提醒廣大市民朋友, 消化系統疾病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或遷延性肝炎等, 還有一些免疫系統疾病, 也會表現出口腔潰瘍的症狀。 所以, 使用這些驗方之前最好先諮詢有經驗的中醫師, 如果某處的口腔潰瘍超過兩周不癒合, 最好及時到口腔科就診。

立秋“貼秋膘”別著急

這三類人悠著點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中醫師夏公旭介紹說, 經過一個漫長酷暑的煎熬, 人體內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及脂肪等營養耗損不少。

適當的“貼秋膘”有益於恢復體力, 但是若貼補過分, 相對運動不足, 消耗的熱量過低, 則易導致肥胖。 在立秋後的飲食中, 人們應科學地選擇適宜秋季吃的蔬菜, 如豆芽、菠菜、胡蘿蔔、芹菜、小白菜、萵筍等, 這些都是營養豐富又不容易發胖的蔬菜。

夏公旭介紹說, “貼秋膘”最早傳於北方, 這與北方的氣候有關。 而江南立秋後, 天氣不會馬上轉涼, 暑濕還比較重。 這時人的脾胃功能仍然不是很好, 如果這時“貼秋膘”, 會加重脾胃的負擔, 導致濕熱積聚在胃腸中, 反而更容易誘發感冒、便秘、發熱, 所以在早秋進補可以說是得不償失。

夏公旭特別提醒以下三類人, “貼秋膘”要特別注意食材的選擇和“貼秋膘”的技巧。

脾虛患者 脾虛的人常常表現為食少腹脹、食欲不振、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面色萎黃, 這類朋友進補前不妨適度吃點健脾和胃的食物, 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如茯苓餅、芡實、山藥、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食粥能和胃、補脾、潤燥, 因此, 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 療效更佳。

胃火旺盛者 平素嗜食辛辣、油膩之品的朋友, 日久易化熱生火, 積熱於腸胃, 表現為胃中灼熱、喜食冷飲、口臭、便秘等。 這類朋友進補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 適量攝入苦瓜、黃瓜、冬瓜等, 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老年人及兒童 由於消化能力較弱, 胃中常有積滯宿食, 表現為食欲不振或食後腹脹。 因此, 在進補前應注重消食和胃, 不妨適量吃點山楂等消食、健脾的食物。

立秋不妨喝三湯

潤肺降火有良方

隨著立秋節氣的到來,天氣逐漸開始乾燥,中醫認為燥邪最易傷肺,所以感興趣的讀者朋友不妨試試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食療藥膳門診王東旭主任中醫師推薦的立秋三湯食療方,有助於潤肺降火,建議在專家的指導下食用。

蓮子百合湯

做法及功效:蓮子15克、幹百合15克、雞蛋1個、白糖適量。將蓮子去芯,與百合同放在砂鍋內,加適量清水,文火煮至蓮子肉爛,再加入雞蛋、白糖。雞蛋煮熟後即可食用。可補益脾胃、潤肺,寧心安神。

雪梨銀耳湯

做法及功效:雪梨1只,水發銀耳30克,貝母5克,白糖適量。將水發銀耳去根、去雜洗淨,撕成小片;將雪梨去皮、去籽,切成多塊。將銀耳片、雪梨塊、貝母、白糖同放在燉皿內上籠蒸30~40分鐘,取出,即可裝盤食。此湯滋陰清肺、消痰降火。

芝麻木耳湯

做法及功效:把10克左右的黑芝麻炒熟,與用溫水發泡好的木耳一起放在鍋裡,加水煎煮,煎煮好可加一點白糖,分幾次食用。芝麻具有良好的潤燥作用,尤適用於大便乾燥者。

立秋不妨喝三湯

潤肺降火有良方

隨著立秋節氣的到來,天氣逐漸開始乾燥,中醫認為燥邪最易傷肺,所以感興趣的讀者朋友不妨試試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食療藥膳門診王東旭主任中醫師推薦的立秋三湯食療方,有助於潤肺降火,建議在專家的指導下食用。

蓮子百合湯

做法及功效:蓮子15克、幹百合15克、雞蛋1個、白糖適量。將蓮子去芯,與百合同放在砂鍋內,加適量清水,文火煮至蓮子肉爛,再加入雞蛋、白糖。雞蛋煮熟後即可食用。可補益脾胃、潤肺,寧心安神。

雪梨銀耳湯

做法及功效:雪梨1只,水發銀耳30克,貝母5克,白糖適量。將水發銀耳去根、去雜洗淨,撕成小片;將雪梨去皮、去籽,切成多塊。將銀耳片、雪梨塊、貝母、白糖同放在燉皿內上籠蒸30~40分鐘,取出,即可裝盤食。此湯滋陰清肺、消痰降火。

芝麻木耳湯

做法及功效:把10克左右的黑芝麻炒熟,與用溫水發泡好的木耳一起放在鍋裡,加水煎煮,煎煮好可加一點白糖,分幾次食用。芝麻具有良好的潤燥作用,尤適用於大便乾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