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牙髓病

概述
是指牙髓組織的疾病,包括牙髓炎症、牙髓壞死和牙髓退變。由於牙髓組織處於牙體硬組織包繞之中,只通過根尖孔、側副根管與外界聯繫,牙髓急性炎症時,血管充血、滲出物積聚,導致髓腔內壓力增高,使神經受壓,加以炎性滲出物的刺激而使疼痛極為劇烈。

病因
1.微生物感染
細菌是牙髓病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如鏈球菌、放線菌、乳桿菌等。
細菌感染的途徑有:
(1)經牙體缺損處感染,如深齲、牙外傷、重度磨損等嚴重牙體缺損,細菌及毒素通過牙本質小管或穿髓點侵入牙髓。
(2)經牙周感染,細菌及毒素經過牙周袋,通過根尖孔,側副根管而侵入牙髓。
(3)血源感染,細菌及毒素經過血液而侵入牙髓是十分罕見的,但並非不可能。
2.化學刺激
(1)藥物刺激
制洞後消毒用藥,如酚類可致牙髓受到刺激。
(2)充填料刺激
深洞直接用磷酸鋅水門汀墊底,複合樹脂直接充填等都可能刺激牙縫。
3.物理刺激
(1)溫度刺激
制洞時如使用氣渦輪機必須噴水降溫,否則導致牙髓充血、出血引起炎症。
(2)電流刺激
口腔內如有兩種不同金屬的修復物接觸,通過唾液可產生電位差,對牙髓有一定刺激。
(3)氣壓變化的影響
在高空飛機或深水潛泳時,氣壓變化可導致牙髓病變急性發作。
(4)創傷
如糖尿病等可引起牙髓退變,腫瘤亦可波及到牙髓,血源性感染引起的牙髓病極少見。

症狀
1.急性牙髓炎:多為外傷引起,主要表現為劇烈地自發性痛,特點如下:
①疼痛常突然發作,早期呈間歇性,一般約持續數分鐘,隨後數小時間歇期,病員尚可指患牙。隨病情發展,發作期延長,間歇期縮短,逐漸轉變為持續性劇痛,並沿同側三支神經分佈區放散(如上牙向頸部、耳前、顴頰部;下牙向耳下、耳後、下頜部放散),往往不能明確指出患牙部位。
②疼痛往往夜間較劇,臥倒時尤甚。
③早期冷、熱刺激均可激發或加劇疼痛,以冷刺激痛較明顯;後期或化膿時,熱刺激疼痛,冷刺激僅可使疼痛暫時緩解。後期患者常含冷水,或吸冷空氣以減輕疼痛,此種症狀對診斷有一定幫助。
④檢查時常可見患牙穿髓,探痛明顯。
2.慢性牙髓炎:由於齲病等大多是慢性病變,對牙髓有長期持續的刺激,可使牙髓發生慢性炎症的過程。在慢性牙髓炎發展過程中,如多形核白細胞增多,則釋放的溶酶體酶也增多,而使炎症加劇,臨床上即可出現急性發作的症狀。
牙體慢性損傷、牙周病、牙本質化學刺激都可使牙髓呈慢性炎症的過程。
慢性牙髓炎臨床上分為三類:慢性閉鎖性牙髓炎,慢性開放性牙髓炎及慢性增生性牙髓炎。慢性開放性牙髓炎又叫作慢性潰瘍牙髓炎。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又稱牙髓息肉。

檢查
急性牙髓炎檢查時常可見患牙穿髓,探痛明顯。慢性牙髓炎X線照片顯示尖周已有膜腔增寬、硬板破損。

治療
初期慢性牙髓炎可採用間接蓋髓術。
其它情況的慢性牙髓炎後牙採用幹髓術,前牙則採用去髓術。
年輕人特別是牙根尚未發育完成的恒牙可採用切髓術。
慢性牙髓炎急性發作時先應急處理,方法是局麻下開髓引流、藥物止痛等。待劇痛緩解後,後牙採用幹髓術,前牙採用去髓術,逆行性牙髓炎採用去髓術合併牙周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