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咳嗽胸悶更要注意養肺護肺

近年來, 每天看空氣品質情況已經成為不少人出門前的共同舉動, 空氣污染也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 與此同時, “清肺”、“潤肺”等也成為網路熱詞, 在空氣品質短期內難以明顯改善的情況下, 如何從自身入手, 增強抵抗力, 應對咳嗽、胸悶等, 不失為護肺養肺的新選擇。

污染嚴重, 咳嗽氣喘等呼吸道病人增多

呼吸系統疾病與天氣情況有著割不斷的聯繫, 天氣變化較快或空氣污染較嚴重時, 也是醫院呼吸系統病人增多的時候, 醫院的統計資料也證明了這一點。 某三甲醫院的呼吸科醫生介紹, 自三月下旬以來,

醫院呼吸科接診量明顯增加, 有時單日接診量能夠達到6000人次。 另外, 醫生還介紹, 在持續霧霾時, 醫院的呼吸科患者也會明顯增多, 其中老年人占一半左右, 而且症狀表現以劇烈咳嗽、氣喘、胸悶等居多。 不難看出, 呼吸系統疾病的確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天氣及空氣情況的影響。

記者瞭解到, 在一些醫院呼吸科就診的人群中, 老年人約占一半, 其中本身就有一些呼吸道症狀, 特別是慢性氣管炎的人群居多, 因為老年人氣管更敏感, 霧霾天氣下更容易過敏, 病情也會加重。

中醫的“肺”還包括部分消化、泌尿、循環系統功能

咳嗽、氣喘、胸悶是呼吸系統疾病的常見表現, 之所以出現這些症狀, 其實與人體肺功能有關, 但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

中醫與西醫對肺的概念是有一些區別的, 中醫認為“肺左右各一, 位於胸腔內, 縱隔的兩側, 左肺狹長分上下兩葉, 右肺略粗短, 分上中下三葉”, 肺實際是由導管部、呼吸部與肺間質構成的, 中醫關於肺的含義十分廣泛, 認為肺主氣、司呼吸, 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朝百脈, 肺上通喉嚨, 因此中醫講的肺概括了整個呼吸系統、部分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和循環系統的功能, 其中也包括肺、腎、膀胱、心臟等臟器的功能。 而西醫中的肺則是實質的肺臟器官, 並不包括其他系統的器官功能, 肺能夠實現傳遞和交換氣體, 即吸進氧氣, 呼出二氧化碳的過程。 對於功能的闡釋, 文中以廣義的肺為准。

中醫認為, 肺在五臟中位置最高,

故稱“華蓋”, 與此同時, 由於肺葉嬌嫩, 不耐寒熱, 容易被邪侵, 所以又稱“姣藏”, 即為魄之處, 氣之主。 簡單地說, 從生理功能來看, 中醫所指的肺部不僅與人體的呼吸系統密切相關, 同時還主一身之氣, 即全身的氣由肺部管理, 另外, 肺還能輔助心臟以調節人體氣血的運行。

長期咳嗽、胸悶氣短或與肺功能不佳相關

從中西醫關於肺部界定的區分不難看出, 中醫中肺的概念更為寬泛, 這也可以解釋中醫認為不少症狀都與肺部功能相關。 以咳嗽為例, 從表面來看, 咳嗽是呼吸系統病變的表現, 但實際上, 咳嗽只是一種表面現象, 實際上幾乎所有的呼吸系統疾病都有可能表現為咳嗽症狀, 包括急慢性咽炎、喉炎等, 嚴重時甚至會伴有聲音嘶啞,

另外, 支氣管炎、急性氣管炎也容易表現為咳嗽, 更重要的是, 除了呼吸系統外, 其他疾病也有可能表現為咳嗽, 如, 急性肺水腫及心律失常等, 而這些可能的致病原因與中醫所指的肺都有聯繫。 所謂肺主一身之氣, 是指肺有主持並調節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之氣的作用。 在氣的生成中, 特別是宗氣的生成, 主要依靠肺吸入的清氣與脾胃運化的水穀精氣相結合而成。 另外, 肺有節律的一呼一吸, 對全身之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具有重要調節作用。 因此, 肺主一身之氣的功能異常, 可影響宗氣的生成和全身氣機升降出入運動, 表現為氣短、聲低、乏力等。

■ 健康提醒

胡蘿蔔、梨等可利肺

持續的霧霾天也讓一些所謂的清肺食物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睞,

如木耳、紫甘藍能夠滋陰潤肺, 而鴨血和豬血的清肺效果最佳等, 專家指出, 事實上這些食物並不能達到清肺的效果, 也很難清除吸入人體的一些粉塵, 但有些食物的確能夠起到利肺的效果, 如胡蘿蔔、梨、木耳、蜂蜜等, 梨可以生津止渴、清熱止咳, 胡蘿蔔則適合痰多、咳嗽者服用, 蜂蜜也有清熱的功效, 通過合理飲食來調養肺氣, 以達到提高人體免疫力的效果。

持續性咳嗽用藥後再調理

調節飲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利肺的功效, 從而間接通過提高人體免疫力以抵抗疾病, 但這種療法達到一定功效往往要經歷一個過程, 而對於一些症狀比較嚴重、久咳不愈的患者來說,

用藥治療是當務之急, 尤其是對於持續性的咳嗽, 往往在用藥後症狀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需要提醒的一點是, 這種暫時性的緩解屬於治“標”效果比較突出,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 這種藥物並不適宜長期服用, 因此在症狀得到緩解之後, 應注重進一步調理身體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