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壓力是可以轉移的 壓力管理“營養三元素”

人人都說自己有壓力, 那壓力究竟是別人給的, 還是自己找的呢?壓力的來源分為外因和內因。 前者包括生存、事業、子女、住房、贍養、經濟等,

後者主要與人際關係、壓力應對方式、情緒管理和客觀評價等相關, 不少內在壓力會讓人更加沉重。 壓力還可能來自過去生活的某段經歷或創傷性事件。

馬上就到年底了, 辛苦了一年, 人人都想輕鬆一下, 但壓力反而更大。 業績衝刺、被催婚逼嫁……每件事都給人帶來巨大的壓力。 壓力像彈簧, 你弱它就強。 今天, 我就來給大家講解一下, 如何科學緩解壓力, 管理好內心躁動的情緒。

壓力是怎麼來的

人人都說自己有壓力, 那壓力究竟是別人給的, 還是自己找的呢?壓力的來源分為外因和內因。 前者包括生存、事業、子女、住房、贍養、經濟等, 後者主要與人際關係、壓力應對方式、情緒管理和客觀評價等相關, 不少內在壓力會讓人更加沉重。

壓力還可能來自過去生活的某段經歷或創傷性事件。 因此, 當你感到有壓力時, 應該有一個清晰、準確的評估判斷, 以便尋求正確的解決之道。

壓力是可以轉移的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前一分鐘還怒不可遏或壓力山大, 後一分鐘就不知不覺地心情平復、壓力消散了。 這說明, 壓力是可以轉移的, 而且潛意識常會把來自某個領域的壓力轉移至其他領域。

有位女士來看心理醫生。 她說, 最近總感到壓力很大, 常因一些小事對他人不滿, 而且特別容易與年齡相仿的男同事發生衝突。 醫生隨即問她與丈夫的關係如何, 這位女士的眼淚一下子奪眶而出, 壓抑於內心的憤怒和怨恨瞬間爆發。 原來, 她跟丈夫正在鬧離婚。

這個案例說明, 壓力是可以轉移的, 這也就是心理學經常提到的 “移情”。

很多人常常無法認識到壓力的根源, 進而陷入消極的情緒體驗中。 如果不能及時化解負性情緒, 就會影響正常生活, 由此引發另外的壓力。 只有通過科學、及時、有效的情緒調節來打破負性迴圈鏈, 才能真正成為掌控情緒的主人。

壓力管理“營養三元素”

要想學會管理壓力、調節情緒, 首先需要通過心理諮詢, 找到產生壓力的根源和解決方法。 其次要學會運用一些簡單的自我壓力調適方法, 以保持情緒平穩和身心健康。 下面我就來講一下壓力管理的“營養三元素”。

豐富的情感———情緒。 自我情緒管理有五大要訣:暫停衝動、表明情緒、省察思維、探索需求、有效行動。

不妨在憤怒時按照這5個要訣嘗試壓抑心中的怒火。 可以嘗試自我情緒調適小技巧:找一個舒適的姿勢, 把手放在合適的位置;舒緩的腹部呼吸;眼觀周圍三種物品:大小、顏色、形狀;耳聽周圍三種聲音:高低、旋律、快慢;感受腹部的起伏;腦海浮現溫暖的畫面等。

壓力大的人, 平時可嘗試心理學中常用的呼吸放鬆法, 逐步學會有意識地控制自身的生理和心理活動, 增強適應能力。 操作要領如下:1.讓心靜下來;2.用鼻孔慢慢吸氣, 想像“氣流從鼻腔進入, 順著咽喉、氣管進入腹部”;腹部隨著吸入氣流的不斷增加, 慢慢鼓起來;3.吸足氣後, 稍微屏息, 想像吸入的氧氣與血管裡的濁氣進行交換;4.將氣從口和鼻孔同時徐徐排出,

想像氣流從腹部進入到氣管, 再順著咽喉進入口腔、鼻腔, 腹部慢慢癟下去;5.睜眼, 恢復原狀。

合理的態度———認知。 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說過, 如果我們覺得不幸, 可能會永遠不幸。 這就是態度對心理的影響。 非理性的信念有三大特徵:要求絕對化、過分概括化、糟糕透頂化。 應該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認知, 用理性思維方式替代非理性思維方式, 最大限度地規避由非理性信念造成的“壓力陷阱”。 理性信念是積極、客觀、全面而靈活的, 在行為心理上表現為:1.並不是每個人都要喜歡我;2.目前狀況差強人意, 但只要認准目標, 方法得當, 總會有轉機;3.即使真的無法改變, 我也有其他優點和特長;4.每個人都不同, 我對別人好, 但不強求別人一定要對我好;5.人非聖賢,

犯錯是很正常的;6.這次成績不理想, 沒關係, 找出原因, 繼續完善;7.只要盡力了, 即使做得不完美, 也會有收穫;8.一次失敗, 並不代表總會失敗。

成熟的應對———行為。 初級的應對方式包括否定、歪曲等, 比如失戀後仍然否認對方不愛自己, 堅持認為還有希望挽回;中級的應對方式包括合理化、轉移等;而高級的應對方式有理智化、昇華等。 可以在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下學習成熟的應對方式, 比如從壓力和挫折中總結經驗教訓, 今後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