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可能代表8種病!可別就只知道痔瘡了
俗話說“十人九痔”, 雖有些誇張, 但足以說明痔的發病率很高。 我們老百姓一般所說的“痔瘡”, 泛指的是肛門部疾病。 其實, 常見肛腸疾病有20餘種, 如痔、肛瘺、肛裂、肛周膿腫、肛竇炎、直腸息肉、直腸良惡性腫瘤等等, 既有良性疾病, 也有惡性疾病。 痔是其中的一種, 只是它的發病率比較高而已。
大便帶血, 一定是痔瘡嗎?其實, 便血是痔的主要症狀, 但便血同時又是許多其他疾病的症狀之一。
便血的來源及病因
消化道出血時, 血從肛門排出, 呈鮮紅、暗紅或柏油樣, 或糞便帶血, 均稱為便血。 一般認為, 消化道出血在60ml以上即可出現黑便。
上消化道疾病引起出血後, 均可有便血。 如出血部位在幽門以下者, 可只表現為便血, 在幽門以上者常兼有嘔血。 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最常見的是消化性潰瘍出血。 下消化道疾病也會有便血。 比如小腸疾病、結腸疾病、直腸疾病、肛門疾病等。
便血的病因很多, 內痔出血是便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肛裂而致的便血也很常見。 腸息肉占便血病因的1/3左右, 息肉大多分佈於結腸和直腸, 可單發或多發。 年青人多見, 出血原因是因為息肉表面炎症、糜爛及排便損傷。 另外, 腸道細菌、真菌、寄生蟲感染均可引起出血, 如腸傷寒、阿米巴腸病、腸血吸蟲病、細菌性痢疾、急性出血壞死性小腸炎等。 腸道血管畸形、缺血性腸病、腸道腫瘤等都是便血的病因。
便血的臨床表現
便血可分為慢性隱性少量出血, 慢性顯性少量出血和急性大量出血。 糞便的色澤、性狀取決於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及在腸道內停留時間。 依出血量大小可有頭暈、疲乏無力、貧血甚至休克表現。
除外, 便血發病還要注意發病年齡, 兒童少年便血應注意腸套迭、直腸息肉、鉤蟲病等;青壯年便血應注意消化性潰瘍病、局限性腸炎慢性、結腸炎、內痔、肛裂等;中老年便血應注意腸道腫瘤、缺血性腸炎、內痔、肝硬化等。 還有季節性, 傷寒與副傷寒出血常在夏秋;消化性潰瘍出血多在秋末春初。
便血還伴隨其他症狀, 比如便血伴發熱, 這多見於急性出血壞死性腸炎、腸傷寒出血、惡性腸腫瘤、流行性出血熱等。
便血的診斷
便血的診斷方法有很多, 直腸指診、肛門鏡檢查、電子腸鏡檢查、X線鋇劑造影(鋇灌腸)等。 直腸指診是一種簡單易行而又重要的方法, 許多肛門直腸疾病僅憑直腸指診即可早期發現, 如80%直腸癌可在直腸指檢時發現。 值得注意的是, 直腸癌延誤診斷的病例中約85%是由於未做直腸指診, 甚至因此喪失最佳手術時機。 肛門鏡檢查簡單而易行, 可直接看到距肛緣約12cm以內的肛管直腸病變, 同時對可疑病變採取組織活檢。 電子腸鏡不僅是診斷直腸、全結腸及回腸末端疾病的重要工具, 而且可用來治療一些直腸及結腸疾病,
值的注意的是, 上消化道出血及下消化道出血均可引起便血, 需要鑒別診斷:部分上消化道出血由於出血量不大, 出血速度不快, 在臨床上可僅有便血而無嘔血, 易與下消化道出血相混淆。 可先插入胃管, 若抽出胃液無血而又有膽汁者, 則可除外上消化道出血;若診斷仍有疑問, 可行胃十二指腸鏡檢查, 進一步明確診斷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