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腳氣啥症狀

腳氣這種疾病主要就是平時不太注意個人衛生, 總是與他人共用一雙拖鞋或者頻繁的光腳出入公共場合, 結果就被真菌感染從而患病。 腳氣是令人非常討厭的疾病, 因為它具有很強的傳染性, 最關鍵的就是讓腳部散發出用語言無法形容的味道。 那麼, 腳氣平時都有啥症狀呢?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為腳趾間起水皰、脫皮或皮膚發白濕軟, 也可出現糜爛或皮膚增厚、粗糙、開裂, 並可蔓延至足蹠及邊緣, 劇癢。 可伴局部化膿、紅腫、疼痛, 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甚至形成小腿丹毒及蜂窩組織炎等繼發感染。 由於用手抓癢處, 常傳染至手而發生手癬(鵝掌風)。 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長, 則成甲癬(灰指甲)。 真菌喜愛潮濕溫暖的環境, 夏季天熱多汗, 穿膠鞋、尼龍襪者更是為真菌提供了溫床;冬季病情多好轉, 表現為皮膚開裂。 有以下幾種類型:

1.水皰型

多發生在夏季,

表現為趾間、足緣、足底出現米粒大小, 深在性水皰, 疏散或成群分佈, 皰壁較厚, 內容清澈, 不易破裂, 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皰, 撕去皰壁, 可見蜂窩狀基底及鮮紅色糜爛面, 劇烈瘙癢。

2.糜爛型

表現為局部表皮角質層浸軟發白。 由於走動時不斷摩擦表皮脫落, 露出鮮紅色糜爛面;嚴重者趾縫間、趾腹與足底交界處皮膚均可累及, 瘙癢劇烈, 多發於第3、4、5趾縫間。 常見於多汗者。

3.鱗屑角化型

症狀是足蹠、足緣、足跟部皮膚腳趾增厚、粗糙、脫屑, 鱗屑成片狀或小點狀, 反復脫落。

治療

1.趾間有糜爛、滲液者

不可以外用刺激性強的藥, 最好先使創面收斂乾燥再用藥。 可以用1∶8000高錳酸鉀溶液濕敷, 然後外用油劑或粉劑, 待皮膚乾燥後改用鹽酸特比萘芬等霜劑或軟膏。

2.如果皮膚角化增厚嚴重, 抗真菌藥物很難滲透吸收

可以先用10%水楊酸軟膏或複方苯甲酸軟膏等使角質軟化, 再用抗真菌藥。 皮膚乾裂明顯者, 可以每次溫水浸泡, 使角質軟化, 再用抗真菌藥。 皮膚乾裂明顯者, 可以每次溫水浸泡後局部塗油膏, 然後用塑膠薄膜封包, 外纏繃帶, 24~48小時後除去, 然後再用抗真菌藥。

3.足部起小水皰, 未破潰者

可以先用3%硼酸溶液浸泡, 然後選用聯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霜劑。

4.足癬合併細菌感染, 原則上應先局部抗細菌感染

可以用呋喃西林溶液或1:2000黃連素溶液濕敷,

嚴重感染者, 可以口服抗生素, 如頭孢氨苄膠囊、紅黴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