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秋茶的特徵與鑒別方法

秋茶, 依據季節變化和茶樹新梢生長的間歇而定, 茶可分為春茶、夏茶與秋茶。 古人說“春茶苦, 夏菜澀, 要好喝, 秋白露(指秋茶)”。 事實上,

由於現代泡茶技藝的發展, 春茶的“苦”更受人追捧, 更好喝。 秋茶的湯色、滋味間於春茶和夏茶之間, 香氣平和, 在營養成分方面一般不如春茶。

秋茶, 顧名思義, 就是秋季產的茶。 秋天降水少, 氣候乾燥, 在茶葉的長成、採摘和製作過程中都能最大程度保持茶葉的香氣。 在冷幹的溫度下製成的茶葉不僅內質保持較為完好, 茶葉內含水分少, 更顯香氣。

按採制時間

劃分為春、夏、秋三季茶。 在我國氣候條件下, 除華南茶區的少數地區外, 絕大部分產茶地區, 茶樹生長和茶葉採制是有季節性的:江北茶區茶葉採制期為5月上旬至9月下旬, 江南茶區茶葉採制期為3月下旬至10月中旬, 西南茶區茶葉採制期限為1月下旬至12月上旬。 屬於亞熱帶和溫帶地區的茶區,

包括江北茶區、江南茶區和西南茶區。

按節氣分

清明至小滿為春茶, 小滿至小暑為夏茶, 小暑至寒露為秋茶;有的以時間分:於5月底以前採制的為春茶, 6月初至7月上名採制為的夏茶, 7月中旬以後採制的為秋茶。 我國華南茶區, 由於地處熱帶, 四季不大分明, 幾乎全年都有茶葉採制, 因此, 除了有春茶、夏茶和秋茶之分外, 還有按茶樹新梢生長先後、採制遲早, 劃分為頭輪茶、二輪茶、三輪茶、四輪茶的。

品質特徵

秋茶的湯色、滋味間於春茶和夏茶之間, 香氣平和, 葉底柔軟常有銅綠色。 葉片輕薄瘦小, 對夾葉較多, 葉緣鋸齒明顯。

鑒別:

春茶、夏茶和秋茶的鑒別, 可以從兩個方面去描述。

幹看:

主要從幹茶的色、香、形三個因數上加以判斷。

凡綠茶色澤綠潤, 紅茶色澤烏潤, 茶葉肥壯重實, 或有較多白毫, 且紅茶、綠茶條索緊結, 珠茶顆粒圓緊, 而且香氣馥鬱, 是春茶的品質特徵。

凡綠茶色澤灰暗, 紅茶色澤紅潤, 茶葉輕飄松寬, 嫩梗寬長, 且紅茶、綠茶條茶條索鬆散, 珠茶顆粒松泡, 香氣稍帶粗老, 是夏茶的品質特徵。

凡綠茶色澤黃綠, 紅茶色澤暗紅, 茶葉大小不一, 葉張輕薄瘦小, 香氣較為平和, 是秋茶的標誌。

濕看:

就是對茶葉進行開湯審評, 作為進一步判斷。 凡茶葉沖泡後下沉快, 香氣濃烈持久, 滋味醇;綠茶湯色綠中顯黃, 紅茶湯色豔現金圈;茶葉葉底柔軟厚實, 正常芽葉多者, 為春茶。

凡茶葉沖泡後, 下沉較慢, 香氣稍低;綠茶滋味欠厚稍澀, 湯色青綠,

葉底中夾雜銅綠色芽葉;紅茶滋味較強欠爽, 湯色紅暗, 葉底較紅亮;茶葉葉底薄而較硬, 對夾葉較多者, 為夏茶。

凡茶葉沖泡後香氣不高, 滋味平淡, 葉底夾有銅綠色芽葉, 葉張大小不一, 對夾葉多者, 為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