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西西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江西《中草藥學》
【拼音名】Niú Xī Xī
【別名】羊蹄根、牛舌棵、野大救駕、牛耳大黃、金不換、針刺酸模、土大黃、酸模根、羊鐵酸模、山大黃、牛蝨子棵
【來源】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巴天酸模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mex patientia L.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挖, 洗淨切片, 生用(曬乾或鮮用)或酒制後用。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 高1-1.5m。 根粗壯, 黃褐色。 莖直立粗壯, 單一或分枝。 基生葉具長柄, 長橢圓形, 基部圓形或心形, 長15-30cm, 全緣或波狀;莖生葉較小, 長圓狀披針形, 近無柄, 托葉鞘膜質, 管狀。 大型圓錐狀花序頂生與腋生;花兩性, 多數簇狀輪生;花梗中部以下具關節;花被片6,
【性味】苦;酸;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血消腫;通便;殺蟲。 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帶下;紫癜;痢疾;肝炎;大便秘結;小便不利;癰瘡腫毒;疥癬;跌打損傷;燙火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30g。 外用:適量, 搗敷;醋磨塗;或研末調敷;或煎湯洗。
【注意】虛寒者不宜用。
【各家論述】
1.《甘肅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 殺蟲通便。 治疥瘡頑癬, 大便秘結。
2.《陝西中草藥》:活血散瘀, 止血, 清熱解毒, 潤腸通便。 治跌打損傷, 內出血, 紫癜症, 湯火傷, 膿疤瘡, 癬, 闌尾炎, 慢性腸炎, 大便秘結。
3.《陝甘寧青中草藥選》:清熱解毒, 消炎退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