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准媽媽體重要控制在什麼範圍

如果你在懷孕期間突然變得很胖, 那麼很遺憾地告訴你, 你的孩子將來變成小胖墩兒的可能性會非常大。 也許你會覺得, 在懷孕前自己根本就不胖, 這種短暫性的肥胖怎麼會遺傳呢?

最近美國哈佛醫學院又掀起了一場孕媽媽“可胖範圍”之爭, 既不影響胎兒健康, 又能確保寶寶出生後健康生長, 懷孕的媽媽的“可胖範圍”到底是多少呢?

有一個標準, 是用來衡量懷孕期間母親應該胖多少的。 但是, 最新的調查研究表明, 在過去的這個標準下, 媽媽們生胖寶寶的幾率很高。 在調查中, 這些媽媽們都根據推薦的“可胖範圍”體重增加了不少,

不過和那些未達到這個標準的媽媽們相比, 她們的孩子在3歲的時候體重就超標的風險增高了4倍。 當然那些超過這個標準的媽媽們就更不用說了。

孕期增重與否之爭

懷孕的媽媽們每天都在補充營養囤積脂肪, 到底應該在孕期胖多少才比較合適?這個對胎兒和母體的健康都很有説明的體重增長幅度可以被稱為“可胖範圍”。 哈佛醫學院的艾米莉-奧肯(Emily Oken)博士說:“顯然, 懷孕的媽媽們不應該像過去推薦的標準那樣增加太多體重。 ”

不過到目前為止, 這個新研究並沒有給出新的最合適的“可胖範圍”。 懷孕的媽媽們一定要適當地增加脂肪, 不過也許她們照著過去給出的“可胖範圍”的最低限度胖下去應該還算是安全的。

這場“可胖範圍”風波源於最初擬定這個範圍標準的時候, 也就是1990年, 美國醫學部援引了一個私人的非政府組織給與聯邦政府的建議, 當初這個標準根據懷孕前女性的體重為基礎, 然後計算她們的BMI值, 也就是說通過身高和體重的一個公式, 計算出她們的可胖範圍。

那些BMI值在18-23之間的女性, 可胖範圍大概是11.3-15.9公斤。 舉個例子, 如果在給定的身高下, 這個女性的BMI值比較高, 那麼她們就要少胖一點, 相反如果這個女性的BMI值比較低, 那麼她可胖的餘地就大一些了。

饑餓激素和寶寶肥胖

為什麼懷孕的媽媽們在懷孕的時候體重增加過多就會增加小寶寶肥胖的風險, 這一點目前還不是很清楚,

不過可以確信的是, 在懷孕期間有糖尿病的媽媽容易生更胖的寶寶, 而且這些寶寶們在將來有很高的變得肥胖的風險。 這個結論暗示著在母體中的一些因素會影響寶寶們的將來, 這並不是暗指某種不好的健康習慣。

就算是受過良好的教育並且身體很健康的女性也會同樣影響她們的寶寶, 這其中就包括懷孕期間母體的控制饑餓感的“饑餓激素”, 它能夠調節人的胃口, 防止人體攝入過多脂肪。 當人體營養過剩或者營養不良的時候, 都可能造成“饑餓激素”分泌紊亂。

在胎兒腦部發育時期, 母親體內分泌過多或者太少的饑餓激素, 都會改變胎兒對這種激素的感知靈敏度, 食欲調節出問題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會變得肥胖。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 在懷孕時期採取措施, 能夠預防孩子今後過度肥胖, 出生前的種種因素會影響一個人成年後新陳代謝的狀況。

胎兒已經有控制適當食欲的機能, 但他也無法決定自己的食量, 因為他攝入的所有營養都來自母親。 注意這種控制機能可能受到來自母體激素的影響, 變得過於靈敏或者太遲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