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下肢動脈閉塞症的檢查項目

下肢動脈閉塞症是一種很普遍的疾病, 這種疾病一般不會有很大的危險, 只是慢慢的發展, 最後可能會造成肢體的壞死, 嚴重影響我們正常的生活, 但是下肢動脈閉塞症這種疾病如果不接受檢查的話是無法察覺的, 接下來我們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下肢動脈閉塞症的檢查項目。

1.一般檢查

因患者多為老年人, 可能存在多種伴隨疾病及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 需全面檢查, 包括血壓、血糖、血脂測定, 及心、腦血管評估等。

2.特殊檢查

(1)節段性動脈收縮壓測定, 測量下肢動脈不同平面的壓力水準並雙側對比, 如動脈存在明顯狹窄, 則其遠端壓力明顯降低, 可初步確定動脈有無病變及其部位。

(2)踝肱指數(ABI), 應用多普勒血流儀與壓力計, 測算下肢踝部動脈收縮壓與上肢肱動脈收縮壓之比。 靜息狀態下ABI一般在0.91~1.30之間, 高於1.30提示動脈管壁僵硬不易壓癟;ABI在0.90~0.41之間提示存在輕-中度缺血;ABI≤0.40,

提示存在嚴重缺血。 另外還有趾臂指數(TBI)可以瞭解末端動脈病變情況。

(3)經皮氧分壓測定, 通過測定局部組織的氧分壓, 可間接瞭解局部組織的血流灌注情況, 評價缺血程度;並可用來判斷肢端潰瘍、傷口的癒合趨勢, 經皮氧分壓過低, 提示傷口不易癒合。

(4)彩色多普勒超聲, 為常用篩查手段, 可見動脈硬化斑塊, 管腔狹窄、閉塞等。 該方法無創、方便且花費較低, 但對於治療的指導意義不大。

(5)CT血管成像(CTA), 已成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首選檢查方法, 可清楚顯示動脈病變的部位、範圍、程度;明確診斷, 並為治療方案的確定提供幫助。 不足之處是由於需使用含碘造影劑, 對腎功能可能造成影響, 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6)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同CTA, 亦可為下肢動脈動脈硬化閉塞症提供明確的影像學診斷, 優點是無需使用含碘造影劑, 但對鈣化的分辨能力差, 並可能會高估病變的嚴重程度。

(7)數位減影血管造影(DSA), 為診斷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金標準, 能確切顯示病變部位、範圍、程度、側支迴圈情況, 延遲現象可評價遠端流出道情況。 DSA對於病變的評估及手術方式的選擇均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在有條件的醫院, 可在造影的同時行血管腔內治療, 同期解決動脈病變。

上面的這些內容就是確診下肢動脈閉塞症所需要做的檢查, 一般情況下如果患者的身體狀況比較好的話可以接受藥物治療, 但是需要注意用藥的一些副作用,

如果檢查之後的結果比較嚴重的話患者一定要住院接受相關的治療, 以免出現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