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小兒疳積該如何治療?

小兒疳積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積食, 主要原因是小兒的脾臟比較嬌嫩, 消化功能發育不健全導致的。 脾胃主要用於消化我們日常進食的食物, 但是如果小兒脾胃失調, 食物就會無法轉化, 積食在體內。 積食的小兒會不思飲食, 對於成長發育是很不利的, 那麼, 小兒疳積通常應該採取什麼方法來治療呢?

小兒疳積的居家治療

寶寶有“積”, 可以通過吃健脾、消積的藥物治療, 但對有些寶寶來講喂藥很困難, 且見效慢。 中醫傳統療法即捏積, 對治療寶寶有“積”有其獨到之處。 捏積也稱為小兒按摩, 是中醫外治法之一, 通過手法作用于小兒體表的特定部位, 以調節機體的生理功能, 年齡越小, 療效越好。

捏積的方法操作簡便, 方便易行, 並且見效快、療效好、無毒副作用。 方法為每天一次, 10次為一療程, 各位媽媽不妨一試。 具體部位可見附圖示意, 操作方法如下:

1、運大腸:大腸穴位於食指端橈側邊緣至虎口。 媽媽可用一根食指在此處做直線推動按摩, 每次推200次, 每天1次, 還可治療腹瀉。

2、推脾土:脾土穴位於拇指螺紋面。 媽媽可用一根食指在此處推動按摩, 每天1次, 每次推200次, 可治療寶寶嘔吐、腹脹。

3、揉板門:板門穴位於大魚際隆起處, 媽媽可用一根食指揉此處, 每天1次, 每次揉50-100次, 可治療寶寶腹脹、食欲不振。

4、推天河水:天河水穴位於前臂掌側正中, 自腕橫紋中點至肘橫紋中點成一直線, 媽媽可用一根食指推動按摩此處, 每天1次, 每次100-200次, 可治療身熱煩躁、便秘的寶寶。

5、捏脊4遍:雙手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 食指半屈, 拇指伸直對準食指前半段;然後頂住寶寶的皮膚, 拇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 自尾椎兩旁雙手交替向前推動到大椎兩旁, 即為捏脊一遍。 如此反復4次, 可治療寶寶厭食、腹脹、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