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尿液泛泡泡 或預示糖尿病

早期糖尿病症狀不明顯, 但留意尿液、皮膚等發出的異常信號有助於早期發現糖尿病

醫學指導/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王燕、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潘丹峰

糖友越來越多, 很多人都會關心, 得了糖尿病有什麼症狀, 能不能早期發現“苗頭”並遏制呢?

事實上, 2型糖尿病發病早期症狀不明顯, 專家提醒, 及時發現身體的一些異常信號, 生活方式干預在6年內可以使糖尿病發生率減少一半, 而糖尿病高危人群20年內的糖尿病發病風險可降低43%。

那麼, 哪些異常可能預示糖尿病?“扎手指”測血糖就能診斷出糖尿病嗎……日前,

在廣州日報健康有約聯合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舉辦的“流花健康大講堂”上, 來自內分泌科和營養科的專家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

皮膚癢易過敏 或是糖尿病徵兆

糖尿病最典型的表現是“三多一少”, 即多尿、多飲、多食、體重下降。 但從如今的臨床實踐中專家們發現, 2型糖尿病發病隱蔽, 早期多無明顯症狀, 很多人是通過體檢或者測血糖發現自己血糖偏高, 最後到醫院檢查確診為糖尿病的。

沒有典型的症狀, 是不是就無跡可尋呢?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王燕指出, 糖尿病早期雖然沒有典型症狀, 但身體還是會發出一些異常信號的, “尤其是老人或女性,

例如在某一段時間可能會發現自己尿中有很多泡沫, 出現皮膚瘙癢, 皮膚出現小傷口不易癒合等症狀, 出現這些不典型的症狀就也要引起注意了。 ”

這些異常具體包括:

1.皮膚癢, 容易過敏;

2.發現尿中有很多“泡沫”, 這些“泡沫”其實就是蛋白;

3.反復生癤長癰, 皮膚損傷或手術後傷口不癒合;

4.下肢麻木、燒灼感;

5.年紀大, 但是眼睛比同齡人看東西要模糊;

6.男性不明原因性功能減退、勃起功能障礙(陽痿);

7.過早發生高血壓、冠心病或腦卒中。

確診糖尿病還需抽靜脈血

王燕介紹,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穩定在3.9~6.1mmol/l(126mg/dl), 如果空腹血漿血糖(FPG)≥7.0mmol/l (126mg/dl), 糖尿病症狀+任意時間血漿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漿血糖)≥11.1mmol/l(200mg/dl), 才能診斷患有糖尿病。

但很多患者存在一個誤區,

在“扎手指”測血糖後發現自己血糖偏高, 就憂心忡忡懷疑自己患了糖尿病。 王燕解釋說, “扎手指”測的是“瞬間血糖”, 它的變化很大, 這只是一個篩查, 並不是確診。 “要在醫院抽靜脈血測空腹血糖、餐後血糖才能夠進行確診。 對一些懷疑患有糖尿病的患者, 甚至要做五次血糖檢查才能夠確診。 ”王燕強調。

怎樣吃才有利於控血糖?

糖尿病到目前還不能根治, 但是能夠控制, 通過飲食、運動、藥物、病情監測和心理教育這“五駕馬車”, 糖友可以做到和糖尿病“和平共處”。

王燕介紹, 生活方式干預在6年內可以使糖尿病發生率減少一半, 而糖尿病高危人群20年內的糖尿病發病風險降低43%。

糖友們該如何管好自己的嘴呢?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潘丹峰副主任醫師介紹,

營養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 糖尿病飲食首先是平衡膳食, 各種營養素之間需保持一定的比例, 肉類過多不利於血脂、血糖控制, 而一些患者以為得了糖尿病就不能碰碳水化合物實際上也是誤區, “若碳水化合物不足, 是可能導致酮症酸中毒的。 ”潘丹峰提醒。

糖友需要注意的是, 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最主要來源, 是糖尿病人營養治療的關注重點, 糖尿病患者的主食一般不宜少於150克/天。 此外要多進食含豐富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新鮮蔬菜, 建議多選綠葉蔬菜及深色蔬菜、少吃根莖類蔬菜, 如南瓜、胡蘿蔔等, 適當吃些海藻類(如海帶、紫菜)、菇菌類(如冬菇、雲耳)。

主食每天怎麼吃?

1.主食1~2餐選用低、中血糖指數的品種:例如硬質小麥加工的通心粉、意粉或選擇粗糧、雜糧, 如全麥製品、蕎麥面、玉米麵點等。

2.少用黏性大、糊化程度和過於精細的主食:選擇黏性小的品種, 注意少吃鬆軟的發酵麵包和糕點、綿稠的粥, 少吃含糖點心、餅乾、飲料。

3.每餐有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多選用天然膳食纖維豐富的各種蔬菜, 最好每餐有葉菜。 木耳、菇類也是膳食纖維較好來源, 可吃魔芋製品。

4.血糖指數高的食物不單獨吃, 合理搭配:並非高血糖指數的食物都禁用, 可搭配低血糖食物, 主食與副食搭配, 如大米的血糖高, 而幹豆類、蕎麥的血糖低, 可混成綠豆飯、蕎麥飯。

潘丹峰介紹, 糖友也可以吃水果, 但要控制分量,

不建議飯後馬上吃, 兩餐之間吃較好。 最好選含糖量低的食用。

“邁開腿” 晨運最好吃點東西

王燕表示, 糖友一定要邁開腿, 控制血壓, 消耗多餘脂肪, 尤其是對於糖尿病前期的患者, 通過運動甚至可以使胰島素的敏感性恢復。 運動時間每個星期不少於150分鐘, 也就是每天半小時, 每週三至五次。

“要選擇合適的運動時機, 飯後半小時不要去, 不要在睡醒後馬上運動, 剛剛吃完藥或打完胰島素也不適合, 空腹同樣不適合, 晨運最好吃點東西再進行運動。 ”王燕說。

在運動的強度上, 要因人而異, 根據不同的身體情況來選擇。 王燕提醒, 也有一些糖友不適合運動, 如診斷為高血壓, 血壓不穩定;低血糖不適宜、患肺炎、感冒發燒、有蛋白尿、有傷口感染現象的都不適合運動。 (記者黎蘅 通訊員黃月星、魏星)

(記者黎蘅 通訊員黃月星、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