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專家教你辨別“黑餐盒”

○“黑餐盒”的特點總結起來就是六句順口溜:手捏軟綿綿、輕撕就破裂、一聞刺鼻有異味、遇熱變形易滲漏、手折就有石蠟印、撕碎入水就下沉

○辨別一次性餐盒是否合格有三招——一看、二摸、三聞

據報導, 2010年3月中旬,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在北京兩家著名的飯店“老邊餃子”和“東來順涮羊肉”消費、打包之後, 將餐盒送往專業的檢驗機構檢測。 檢測結果顯示, 它們的正己烷蒸發殘渣均超過國家標準20倍, 而乙酸蒸發殘渣則超標了近150倍。 這些成分中, 工業碳酸鈣可能會影響人體的代謝系統, 形成膽結石、腎結石,

其中包含的重金屬雜質還會威脅人體消化道、神經系統的健康。 至於石蠟中所包含的多環芳香烴, 會影響人體的造血系統、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 還會蓄積毒性, 並誘發癌症。

現象

一次性餐盒每年需求量約150億隻

談及“黑餐盒”, 首先就要提到一次性發泡塑膠餐盒。

一次性發泡塑膠餐盒於1986年在中國鐵路開始使用, 由於鐵路沿線廢棄的各種塑膠垃圾給生態以及景觀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從1995年起, 我國全面禁止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在鐵路車站的使用, 而用可降解或易回收的材料代替, 要求在2000年底以前, 在全國範圍內淘汰因環境污染嚴重而被列為落後產品的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 推廣使用易回收、易處置或易降解的環保類型的產品。

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迴圈經濟促進法》中明確指出:禁止生產、進口、銷售列入淘汰名錄的設備、材料和產品, 禁止使用列入淘汰名錄的技術、工藝、設備和材料。

然而經歷了十幾年的“禁白”, 全國大小飯館、零售小販使用的一次性餐盒依舊以發泡餐盒為主。

目前我國每年的一次性餐盒的需求約為150億隻, 90%以上為塑膠餐盒, 其中, 國家明令淘汰的發泡塑膠餐盒占一半左右, 特別是華東和華南經濟較發達地區, 生產和使用占全國半數以上。

由於合格的一次性餐盒價格都在0.15元以上, 為了降低生產成本, 部分非發泡塑膠餐具生產企業也開始違法生產“黑餐盒”。 這些企業在生產中使用來源不明的廢塑膠並加入大量工業級碳酸鈣、滑石粉、石蠟等有毒有害原輔材料,

甚至個別獲證企業生產的產品也存在這樣的品質問題。

專門從事“白色污染”治理以及綠色包裝材料研發的北京凱發環保技術諮詢中心調查發現,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一次性發泡餐具主要來自無營業執照或營業執照和經營內容不符的非法企業。 這些企業生產的發泡塑膠餐盒價格低廉, 每只只有4分錢, 產品售價遠遠低於原料價格, 原因是這些產品主要用廢舊光碟、廢舊發泡餐盒或減震包裝材料等廢塑膠生產。

有些不法企業為了掩蓋廢塑膠的雜質, 人為加入有毒有害的螢光增白劑以及有毒色母料, 甚至在產品模具上赫然刻上欺騙消費者的“降解餐盒”、“環保餐盒”等字樣,

產品品質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危害

“黑餐盒”嚴重影響兒童智力

“黑餐盒”的生產過程可謂觸目驚心。 這些生產企業一般都採取“小作坊”式的生產, 一間簡陋的小屋、一台簡陋不堪的機器以及四五個工人就可以生產。 生產使用的原材料也沒有設立台賬, 一旦產品出現品質問題, 根本沒辦法進行召回, 追溯性更是無從談起。

這種劣質的“黑餐盒”一般都使用了來源不明的廢塑膠, 同時還在生產中違規添加了大量工業級碳酸鈣、滑石粉、螢光增白劑以及石蠟等, 這些物質在遇到油、酸以及熱時會溶出, 進而被人體隨食物吃掉。

在2009年12月1日正式實施的國家強制性標準《塑膠一次性餐飲具通用技術要求》中,

蒸發殘渣4%乙酸和蒸發殘渣正己烷兩項衛生理化指標檢測, 就是模仿一次性塑膠餐盒在酸性和油性環境下的溶出量。 標準中要求兩項蒸發殘渣指標均不可高於30mg/L。 經檢測, 大量添加工業級碳酸鈣、滑石粉以及石蠟的劣質餐盒, 蒸發殘渣指標很難符合標準要求, 最高的甚至超標260多倍, 溶出量在8000mg/L以上。 一隻餐盒的總重量一般也不過20多克, 也就是說, 如果長時間用這種餐盒盛放含有油和醋的食物, 人們將會吃掉1/3的餐盒。

劣質餐盒帶來的問題首先是危害健康。 添加了工業級碳酸鈣、滑石粉以及石蠟的一次性餐盒, 在使用時這些有害成分會隨酸、油等析出, 進入人體, 可引發消化不良、肝損傷等疾病, 會嚴重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

甚至會導致膽結石、腎結石、重金屬中毒乃至癌變。

其次是環境污染。 使用廢塑膠並大量添加工業級碳酸鈣、滑石粉及石蠟生產的劣質餐盒幾乎沒有回收價值, 只能送往垃圾填埋場, 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以及環境污染。

支招

一看二摸三聞辨別“黑餐盒”

一次性餐盒根據材質不同分為:塑膠餐盒、紙質餐盒、澱粉餐盒、植物秸稈餐盒等, 他們各自所執行的標準也不盡相同。 以我們平時最常見的一次性塑膠餐盒為例, 從2009年12月1日起, 新的國家強制性標準《塑膠一次性餐飲具通用技術要求》正式實施, 這也是我國首次為一次性塑膠餐飲具制定國家標準, 結束了過去不可降解一次性塑膠餐飲具一直無國家統一標準的混亂狀態。 因此,一次性塑膠餐盒的生產企業不僅要獲得QS生產許可證,產品品質也必須符合該標準規定,才能稱作合格的一次性塑膠餐盒。

目前市面上大量使用的是塑膠餐盒,紙質以及其他材質的餐盒因價格及品質等問題使用較少。對於消費者,如何辨別一次性餐盒呢?

簡單地說,可以採用一看、二摸、三聞的方法:

一看,首先要看餐盒上是否有QS標識及編號;其次,還要看餐盒的表面是否光潔,有無雜質或黑點。一般來說,透明的塑膠餐盒是使用純聚丙烯(PP)生產的,安全係數比較高;顏色鮮豔的餐盒,有可能使用了廢塑膠,因此顏色越深越不安全。

二摸,是要摸一摸餐盒的強度,使用回收廢料或大量添加工業級碳酸鈣、滑石粉生產的餐盒,強度一般都很差,輕輕一撕就破裂。

三聞,是要聞一聞餐盒有無異味,合格餐盒是聞不出來味道的。

“黑餐盒”的特點總結起來就是六句順口溜:手捏軟綿綿、輕撕就破裂、一聞刺鼻有異味、遇熱變形易滲漏、手折就有石蠟印、撕碎入水就下沉。大家只要記住上面的順口溜,就可以輕鬆的分辨一次性餐盒是否合格了。

另外建議消費者,為了健康,也為了保護環境,請不用或少用一次性餐具,最好自帶餐具打包和用餐。如果不得已使用了劣質餐盒最好回家就倒到自己家安全的容器如陶瓷、玻璃器皿中,下次微波加熱食用更方便、更安全。

因此,一次性塑膠餐盒的生產企業不僅要獲得QS生產許可證,產品品質也必須符合該標準規定,才能稱作合格的一次性塑膠餐盒。

目前市面上大量使用的是塑膠餐盒,紙質以及其他材質的餐盒因價格及品質等問題使用較少。對於消費者,如何辨別一次性餐盒呢?

簡單地說,可以採用一看、二摸、三聞的方法:

一看,首先要看餐盒上是否有QS標識及編號;其次,還要看餐盒的表面是否光潔,有無雜質或黑點。一般來說,透明的塑膠餐盒是使用純聚丙烯(PP)生產的,安全係數比較高;顏色鮮豔的餐盒,有可能使用了廢塑膠,因此顏色越深越不安全。

二摸,是要摸一摸餐盒的強度,使用回收廢料或大量添加工業級碳酸鈣、滑石粉生產的餐盒,強度一般都很差,輕輕一撕就破裂。

三聞,是要聞一聞餐盒有無異味,合格餐盒是聞不出來味道的。

“黑餐盒”的特點總結起來就是六句順口溜:手捏軟綿綿、輕撕就破裂、一聞刺鼻有異味、遇熱變形易滲漏、手折就有石蠟印、撕碎入水就下沉。大家只要記住上面的順口溜,就可以輕鬆的分辨一次性餐盒是否合格了。

另外建議消費者,為了健康,也為了保護環境,請不用或少用一次性餐具,最好自帶餐具打包和用餐。如果不得已使用了劣質餐盒最好回家就倒到自己家安全的容器如陶瓷、玻璃器皿中,下次微波加熱食用更方便、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