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鬼柳樹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Guǐ Liǔ Shù

【來源】

藥材基源:為木犀科植物鏽鱗木犀欖的根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lea ferruginea Royle[O.cuspi-data Wall.ex G.Den]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 根洗淨, 切片;葉切碎,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灌木或小喬木, 高3-10m。 小枝褐色或灰色, 近四棱形, 無毛, 密被細小鱗片。 單葉, 對生;葉柄長3-5mm, 被鏽色鱗片;葉片革質, 狹披針形至長圓狀橢圓形, 長3-10cm, 寬1-2cm, 先端漸尖, 具長凸尖頭, 基部漸窄, 葉緣稍反卷, 兩面無毛或在上面中脈被微毛, 下面密被鏽色鱗片。 圓錐花序腋生;花序梗具棱, 稍被鏽色鱗片;苞片線形或鱗片狀, 長約1mm;花梗長0-1mm;花白色, 兩性;花萼小, 杯狀, 齒裂;花冠長2.5-3.5mm, 花冠管與花萼近等長, 裂片橢圓形;花絲極短, 花藥長橢圓形, 內藏, 稍短於花冠裂片;子房近圓形, 花柱短, 與花冠管近等長, 柱頭頭狀。 果寬橢圓形或近球形, 長7-9mm, 徑4-6mm, 成熟時呈暗褐色。 花期4-8月, 果期8-11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林中或河畔灌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于雲南。

【性味】微苦;性平

【歸經】膀胱經

【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止血。 主小便不利;血淋;血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5-15g。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