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莧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福建中草藥》
【拼音名】Kōnɡ Xīn Xiàn
【別名】空心蕹藤菜、水蕹菜、水花生、過塘蛇、螃蜞菊、假蕹菜、水馬齒莧、肥豬菜
【來源】
藥材基源:為莧科植物空心蓮子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 Gniseb.[Cucholzia philoxeroides Mart.]
採收和儲藏:春、夏、秋季均可採收, 除去雜草, 洗淨, 鮮用或曬乾用。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 長50-120cm。 莖基部匍匐, 著地節處生很, 上部直立, 中空, 具分枝, 幼莖及葉膠有白色或鏽色柔毛, 老時無毛。 葉對生;葉柄長3-10mm;葉片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 長3-5cm, 寬1-1.8cm, 先端圓鈍, 有芒尖, 基部漸狹, 全緣, 上面有貼生毛, 邊有睫毛。 頭狀花序單生於葉腋, 總花梗長1-4cm, 苞片和小苞片幹膜質,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水溝、池塘及田野荒地等處。
資源分佈:分佈于河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廣西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全草長短不一。 莖扁圓柱形, 直徑1-4mm;有縱直條紋, 有的兩側溝內疏生毛茸;表面發綠色, 微帶紫紅色;有的粗莖節處簇生棕褐色須狀根;斷面中空。 葉對生, 皺縮, 展平後葉片長圓形、長圓狀倒卵形, 或倒卵狀披針形, 長2, 5-5cm, 寬7-18mm, 先端尖, 基部楔形, 全緣, 綠黑色, 兩面均疏生短毛。 偶見頭狀花序單生於葉腋, 直徑約1cm, 具總花梗;花白色。 氣微, 味微苦澀。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例,
理化鑒別(1)取本品粉末1g, 加乙醇20ml, 濕浸,
【化學成份】全草含6-甲氧基木犀草素7α-L-鼠李糖甙(7α-L-rhamnosyl-6-methoxy-luteolin)[1], 齊域果酸聯結葡萄糖、核糖和鼠李糖的甙[2]。 莖葉中提得蓮子草素(alternanthin), α-穀甾醇(β-sitosterol), β-穀甾醇(β-sitosterol), 硬脂酸(stearicacid)[3], 齊墩果酸-3-O-D-葡萄糖甙(oleanolic acid-3-O-β-D-glu-coside)[4].
【藥理作用】體外試驗有抑菌作用(腦膜炎球菌、白喉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注射液還有某些抗病毒作用(亞洲甲型流感病毒70-5株、乙腦病毒、狂犬病毒)。
【性味】苦;甘;性寒
【歸經】肺;心;肝;膀胱經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解毒;利尿。 主咳血;尿血;感冒發熱;麻疹;乙型腦炎;黃疸;淋濁;痄腮;濕疹;癰腫癤瘡;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0~60g,鮮品加倍;或搗汁。 外用:適量, 搗敷;或搗汁塗。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