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說 | 中醫小提示,秋季進補小心誤區
“貼秋膘”=多吃肉
貼秋膘的做法早已過時。 以前的飲食模式多以糧食和蔬菜為主, 而如今的飲食中動物性食物占比已經很高, 再大量集中攝入肉類, 易在體內鬱積生熱, 使人出現疲勞、口乾舌燥、大便不暢等症狀。 對於運動量少、壓力大的現代人來說, 新鮮水果和蔬菜反而更值得多多攝取。
不分體質一味補陽
隨著秋天來臨、氣溫下降, 喝參雞湯、涮羊肉火鍋、吃狗肉煲的人漸多。 在某些人的意識中, 秋冬進補就是要多吃熱性的壯陽食物, 實際上這是誤解。 畏寒怕冷的寒性體質在秋冬季適當吃一些溫補類食物可起到壯陽、增強體質的作用。
補品越名貴, 進補效果越好
每種補品均有一定的適應症, 名貴補品鹿茸、人參類, 濫服易導致煩躁激動、血壓升高及流鼻血等症狀;冬蟲夏草也只有補腎和補肺的作用, 僅對經常疲勞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有效;據營養專家分析, 那些物以稀為貴的傳統食品如燕窩、魚翅等, 其實並無奇特的食療作用, 反而是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更值得推薦。
進補, 就是要多喝湯
煲湯是傳統的進補方法, 不少人甚至認為湯煲得時間越長越好。 殊不知, 湯煲的時間過長,
全家人吃同一種補品
進補要遵循“虛啥補啥, 對症進補”的原則, 男女由於體質有差別, 體虛也有所不同, 吃同一種補品不可取。 另外, 保健養生雖不像治病那樣嚴格, 但起碼應將進補物件分為偏寒偏熱兩種體質, 像鹿茸、人參等屬燥性補品適合畏寒怕冷、喜熱、易腹瀉的陽虛者(體質多屬偏寒), 而那些滿面紅光, 手足心熱、易便秘的陰虛者(體質多屬偏熱)則應慎用,
阿噗有話說, 加我微信:uphealth
秋季進補, 忌盲目
文 時尚健康
ID: shishangjiankang22
關注時尚健康公眾號, 給生活添點兒料↓↓
點擊圖片, 跟時尚健康一起重活109次☟
點閱讀原文, 購精彩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