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離婚並不可怕,最混蛋的其實是…

這幾天, 有條地方新聞讓老媽子心裡很不是滋味:

一次回家被繼母罵了幾句“沒出息”, 又和八歲的弟弟拌了幾句嘴, 李捷突然抽出一把匕首, 發了瘋似的往弟弟身上捅, 又轉而捅死了聞訊趕來的繼母。

對繼母和幼弟痛下殺手, 這已經足以讓人心驚了。 而李捷自首後說, 這麼做就是為了給父親一個“教訓”、“他以為有了小兒子就有了幸福?我要讓他連家都沒有!”卻讓人不由地一聲歎息。

這樁悲劇, 其實早在他父母離異之際就埋下了伏筆。

婚姻失敗, 別讓孩子受了傷

婚姻失敗對於我們, 是一個人生中允許改正的錯誤;而對於孩子,

卻無異於顛覆了他整個世界。 雖然離婚在現代社會中已經不是什麼罕見的大事, 但當肩負“父母”身份責任之時, 離婚對於孩子的影響就要慎之又慎。

本來就對家庭的分崩離析困惑不安的孩子, 在父母一句一句發洩式的質疑、報復式的勒令之後, 會產生深深的疑惑、恐懼和失落。 他會覺得自己是災難的源頭, 是個錯誤的結果, 也會從父母失敗的婚姻中產生對人生、對自我巨大的懷疑, 從而失去安全感和自信心。

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焦慮心理, 都會通過他的行為表現出種種變化:

3歲以下的孩子會表現出悲傷或怕人, 甚至行為倒退。 他們會突然非常黏人、沮喪、不願睡覺或頻繁夜醒。 還可能會表現出不願意吃飯、亂發脾氣,

對如廁訓練不配合等。

3~5歲的孩子可能會在心理上造成落差, 自尊心受到影響。 在父母剛分開時, 孩子的不安和困惑是最多的, 爸爸或媽媽的經常性“失蹤”, 其他人的指指點點, 會讓他疑惑“生活怎麼和以前不一樣了”?在這個過程中, 男孩會有更高的攻擊性, 女孩對男性更加沒有安全感。

成年後, 父母離婚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如:抑鬱、暴躁、暴力傾向, 甚至會直接影響他們未來的婚姻生活, 造成更高的離婚幾率。

離婚是一次人生糾錯, 卻別對孩子一錯再錯

既然離婚對孩子的傷害非常大, 那兩個不相愛的人“為了孩子”繼續不良婚姻就是為他好嗎?當然不是!離婚後的家庭重組可能會有短期影響,

但高品質的撫養環境才是對孩子最重要的。 生活在經常吵架、打架的家庭, 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如果婚姻勢必不能維繫, 父母多一點的關心與引導、多一點責任與努力。 父母離婚這件事, 對於孩子就並不可怕。

糕媽曾寫過一篇王菲李亞鵬離婚後, 如何培養李嫣成長的文章。 雖然當時對他們為什麼會離婚, 外界群眾猜測很多。 但當時對於公佈離婚這件事, 王菲是平靜地在微博宣告:“這一世 夫妻緣盡至此 我還好 你也保重。 ”而李亞鵬也向大家做了簡單的說明:

孩子是天生的“福爾摩斯”, 父母有一點點的風吹草動在他們眼裡都會被放大。 所以如果真的離婚了, 不要讓孩子自己猜為什麼, 把整件事告訴孩子比隱瞞更重要:“爸爸媽媽在一起經常吵架,

一點都不快樂, 我們覺得住在不同的房子裡會更好。 ”告訴他, 即使爸爸媽媽不在一起生活, 但對他的愛不會變。

而在離婚後, 王菲和李亞鵬仍然給予著對方支持與關心。 李亞鵬會祝福“孩子他娘”獲得幸福、在事業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會為彼此月臺、逢年過節一起吃飯團聚、還會一起給李嫣過生日。

在孩子的心中, 自己的父母都是近乎完美的超人, 不論你們是否分開, 仍然會在他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所以即便離異, 也要幫助對方扮演好父母的角色, 不論有多少怨氣, 都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壞話。 同時, 繼續保持和孩子良好的溝通與交流, 就算孩子沒有主動表達,

父母也應該主動詢問。 這樣才能讓孩子確信他還能繼續愛並信任你們, 和任何一個在一起都很安全, 他心中的家仍然存在。

俗話說:寧拆十座廟, 不破一樁婚。 人生路上總有人會遭遇挫折, 從頭再來也是一種選擇, 每一種對人生負責的態度都值得尊重。 但既為父母, 婚姻這件事就意味著更多的責任和重擔——除了你自己, 還有雙方家庭、還有孩子未來的一生。

惟願每對夫妻在攜手之前、遭遇波折之時, 都能記得當初的承諾, 用理智、成熟的態度處理;更希望當新生活啟程, 不要讓孩子成為錯誤的犧牲品。 婚姻也許會宣告結束, 但對於孩子的責任是每個父母終其一生的使命。

參考資料:海蒂育兒大百科、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兒童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