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別讓鋁與人體接觸太密切

1854年, 金屬鋁問世, 在當時金屬鋁是非常珍貴的, 據說拿破崙三世在舉行盛大宴會時, 只有他使用一套鋁質餐具, 而其他人只能用金、銀製成的餐具。 伴隨鋁冶煉工藝的提高, 鋁開始更多地進入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領域。 鋁可製成各種合金, 廣泛應用於飛機、汽車、火車、船舶等製造工業。 鋁的導電性能僅次於銀、銅, 在電器製造工業、電線電纜工業和無線電工業中有廣泛的用途。 鋁有良好的延展性, 在100 ℃-150 ℃時可製成薄於0.01 毫米的鋁箔。 這些鋁箔廣泛用於包裝香煙、糖果等。 鋁制用品的處處身影, 讓我們的保健生活情何以堪。

現代科學研究證實, 鋁並非是稀有金屬, 地殼中最豐富的金屬是鋁, 它占整個地殼總品質的7.45%, 僅次於氧和矽, 位居金屬元素的第一位, 是居第二位的鐵含量的1.5倍, 是銅的近4倍。

20世紀70年代以前, 人們認為鋁和鋁鹽不被人體吸收, 無毒無害, 開始被廣泛應用於食品添加劑、水處理劑、臨床藥劑和各種炊具容器等。 數十年前, 尋常百姓家使用鋁飯盒、鋁蒸鍋、鋁壺、鋁勺是普遍現象, 由於鋁製品的輕盈耐用和不易生銹等優點, 鋁製品被人們稱之為“鋼精製品”, 時至今日, 在許多家庭依然可以覓得鋁制炊具的身影。

2009年我國部分省份衛生行政部門, 曾經通報饅頭和油炸食品的製作過程中存在濫用明礬, 導致鋁超標現象。 明礬又名十二水合硫酸鋁鉀,

曾被民間廣泛用作水淨化劑;在油炸食品中同時添加明礬和小蘇打, 會使等量的小蘇打釋放出更多二氧化碳, 使油炸食品蓬鬆可口;在製作粉絲、粉條等澱粉類食品時加入明礬, 可使食品更加筋道。

鋁和人體的親密接觸, 是否會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許多研究團體曾經報導, 廣泛使用鋁鹽淨化水可能導致腦損傷, 造成嚴重的記憶力喪失, 這是早老性癡呆症特有的症狀。 早在1972年, 就有報導透析性腦病患者腦皮質和血清中的鋁明顯高於正常人。 研究人員對老鼠的實驗表明, 混在飲水中的微量鋁進入老鼠的腦中並在那裡逐漸積累, 給它們喝一杯經鋁鹽處理過的水後, 它們腦中的含鋁量就達到可測量的水準。

更有研究人員認為, 鋁不屬於人體的必需微量元素, 過量攝入對於人體健康的損害是十分廣泛的, 不僅涉及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 還會涉及骨骼、造血系統、內分泌及生殖系統等方面的不利影響。 有研究報導, 早老性癡呆症病人的腦組織鋁含量是正常人的1.5-30倍, 在神經元纖維纏結區腦鋁含量明顯升高。

1989年, 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正式將鋁確定為食品污染物, 建議加以控制, 提出成年人每天允許鋁攝入量為60毫克。 有人研究我國民眾的鋁攝入狀況, 從目前情況看, 每人每天可能從食物中攝入8毫克-12毫克的鋁;由於使用鋁制的炊具、餐具, 使鋁溶在食物中而被攝入約4毫克;大量的鋁可能來自濫用含鋁的食品添加劑,

該類食品添加劑經常用於炸油條、油餅等油炸食品, 也涉及含鋁發酵粉加工的饅頭、花卷、糕點等。 據有關部門抽查曾經發現, 每千克油餅中含鋁量超過1000毫克, 如果吃50克這樣的油餅, 就有可能超過了每人每天允許的鋁攝入量。

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 早老性癡呆症在老年人中的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 給患者本人和家人帶來痛苦和沉重的負擔。 雖然早老性癡呆症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瞭, 可是過量鋁攝入被證實是其發病因素之一。 人人都會老, 在我們還年輕時適度注意減少鋁的接觸和攝入, 或許對於我們未來的晚年生活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