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飲食 第一筷夾什么?
近日, ADA(美國糖尿病協會年會)公布了最佳進餐方式, 吃飯的順序、斷食等內容都引起了網友熱議, 吃飯到底怎么吃是合理的?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內分泌科孫子林教授告訴記者,
吃飯的順序, 蛋白放開頭
在大會上, AlpanaShukla教授指出, 吃飯應該先吃蛋白質和蔬菜, 吃完之后再吃碳水化合物。 她在研究中發現, 先吃蛋白質和蔬菜的一組, 血糖更加平穩。 而且Shukla教授曾做過研究, 動物蛋白的效果比植物蛋白效果更好。
防止血糖忽高忽低“坐過山車”,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意義很重大。 中大醫院內分泌科營養師陸青松表示, 確實有很多學者做過相關研究, 日本也有研究表明先進食蛋白, 人的餐后血糖更平穩。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符合國人自身特征的檢測方法, 來確定飲食順序與餐后血糖的關系。
斷食要謹慎, “實驗”非臨床
風靡許久的“斷食療法”一直備受關注, 阿拉巴馬大學的專家CourtneyPeterson提出間歇性斷食也就是每天保持超過12小時不進食, 能夠下降體重、促進脂肪代謝, 讓血糖、胰島素水平更穩定, 減緩衰老等。
但是, 美國的研究數據真的適用于中國嗎?中大醫院內分泌科孫子林教授表示, 目前間歇性斷食的方法還停留在動物實驗階段。 雖然這種方式有實驗數據支撐, 但是存在兩大問題。 第一, 動物實驗還未在臨床上得到證實, 所以不能劃為等號;第二, 不同的環境、習慣孕育不同的人群,
膳食要搭配, 兩“節”來護駕
孫子林教授建議, 第一要“節律”。 也就是說, 飲食時間要規律, 一日三餐不可少。 遵循萬物發展的自然規律, 可參照老年人的日常飲食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 晚餐盡量不要吃太多, 更不能吃太晚, 容易增加心腦血管等基礎疾病的患病風險。
第二是要膳食結構合理。 這里的“節”則代指清潔且不油膩。 現在越來越多的都市青年喜歡晚上出來“覓食”, 但是專家建議盡量避免吃夜宵, 少吃不干凈、油膩的食物, 包括燒烤、炸串等。 同時, 一日三餐搭配均衡, 多吃不同顏色的蔬菜、水果, 每天至少攝入200-300克的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