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葶藶散的功效與作用

葶藶散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已經被許多的人所接受, 那麼如何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來服用葶藶散就成為了一門學問, 今天就來教大家如何食用葶藶散。

【處方】 甜葶藶30克(隔紙炒令紫色)枳殼15克(麩炒微黃, 去瓤)桑根白皮45克(銼)當歸22克(銼, 微炒)大腹皮30克(銼)木香15克 紫蘇莖30克 陳橘皮30克(湯浸, 去白、瓤, 焙)郁李仁30克(湯浸, 去皮)

【制法】 上藥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 治產後遍身浮腫, 腹脅妨悶, 上氣喘促, 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 用水250毫升, 入生薑4克, 煎至150毫升, 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九

【處方】 甜葶藶(炒)桔梗(去蘆)瓜蔞仁 川升麻 薏苡仁 桑白皮(炙)葛根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 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 治過食煎博, 或飲酒過度, 致肺壅喘不得臥, 及肺癰咽燥不渴, 濁唾腥臭者。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 以水220毫升, 加生薑5片, 煎至180毫升, 去滓, 食後溫服。

【摘錄】 《重訂嚴氏濟生方》

【處方】 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 去瓤), 桑根白皮1兩半(銼), 當歸3分(銼, 微炒), 大腹皮1兩(銼), 木香半兩, 紫蘇莖1兩, 陳橘皮1兩(湯浸, 去白瓤, 焙), 郁李仁1兩(湯浸, 去皮)。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產後風虛氣壅, 通身浮腫, 腹脅妨悶, 上氣促, 不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 以水1中盞, 入生薑半分, 煎至6分, 去滓溫服, 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七十九

【處方】 苦葶藶3錢, 蛤粉3錢, 桑白皮半兩, 山梔子半兩, 人參半兩,

荊芥穗半兩, 薄荷葉半兩, 赤茯苓(去皮)半兩, 陳皮半兩, 桔梗半兩, 杏仁半兩, 甘草半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肺氣喘滿, 痰嗽, 眠臥不安, 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 水1大盞, 入生薑3片, 煎至6分, 去滓, 食後溫服。

【摘錄】 《宣明論》卷九

【處方】 茯苓、白術、甘草、木通、厚樸、葶藶、木香、官桂、豬苓、澤瀉(一方去厚樸, 加滑石)。

【功能主治】 水腫。

【用法用量】 上水2鐘, 加生薑3片, 大棗1枚, 煎服。

【摘錄】 《女科萬金方》

【處方】 葶藶(炒)半兩, 青皮(去瓤, 炒黃)半兩。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半分或1分, 空心、乳食前用姜湯調下。

【摘錄】 《衛生總微》卷十六

【處方】 甜葶藶(隔紙炒)、黑牽牛、檳榔、大黃(煨)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水氣腫滿。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 用姜湯入蜜少許調下。

【摘錄】 《袖珍小兒》卷七

【處方】 葶藶半兩, 半夏(生薑汁浸軟切作片子)半兩, 巴豆49粒(去皮, 同上2味一處炒, 候半夏黃為度)。

【制法】 上件除去巴豆不用, 只用上2味為細末。

【功能主治】 咳嗽, 痰涎喘急。

【用法用量】 每服1錢, 食後以生薑汁入蜜少許同調下。

【摘錄】 《楊氏家藏方》卷八

【別名】 葶藶子散

【處方】 葶藶子10分, 白術20分, 茯苓2兩, 桑白皮2兩, 郁李仁8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妊娠遍身洪腫。

【用法用量】 葶藶子散(《準繩·女科》卷四)。

【摘錄】 方出《經效產寶》卷上, 名見《雲歧子保命集》卷下

【處方】 黃葶藶(炒, 搗細)1兩, 桑白皮1兩, 陳皮(去白)1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氣喘滿急, 腹脹不得臥。

【用法用量】 每服3錢, 水1盞, 加大棗2枚, 煎至7分, 去滓溫服。

【摘錄】 《普濟方》卷一六二引《仁存方》

【處方】 葶藶(隔紙炒)、牽牛(炒)、桑白皮(炒)、檳榔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小兒水腫。

【用法用量】 生薑蜜湯調下。

【摘錄】 《普濟方》卷三八六

【處方】 甜葶藶(炒)1兩, 桔梗(去蘆)1兩, 瓜蔞子1兩, 川升麻1兩, 薏苡仁1兩, 桑白皮1兩, 葛根1兩, 甘草(炙)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過食煎煿, 或飲酒過度, 致肺壅喘不得臥;及肺癰, 咽燥不渴, 濁唾腥臭。

【用法用量】 每服4錢, 水1盞半, 加生薑5片, 煎至8分, 去滓, 食後溫服。

【摘錄】 《濟生》卷二

【處方】 葶藶(炒)、防己、甘遂、大戟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小兒水腫氣粗。

【用法用量】 3歲1錢, 食前以桑白皮湯調下。

【摘錄】 《普濟方》卷三八六

【處方】 葶藶子(隔紙炒)3分, 大黃(銼, 醋炒)半兩, 檳榔(銼)1分, 桂(去粗皮)1分, 陳橘皮(湯浸去白, 焙)1分, 赤茯苓(去黑皮)1分, 甘草(炙, 銼)1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結胸, 心悶汗出。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 空心時溫熟水調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二十二

【處方】 葶藶3錢, 白芥子3錢, 甘遂1錢。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中風。 痰涎膠塞, 迷惑不清者。

【用法用量】 每服5分。 宿痰即從便下。

【摘錄】 《醫學摘粹》卷一

【處方】 甘葶藶(隔紙炒)、紫牽牛(略炒, 取仁)、桑白皮(炒)、雞心檳榔、川大黃(銼, 焙)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小兒水氣腫滿。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 水半盞, 加生薑2片, 蜜半匙, 煎湯調下。 或煎大流氣飲研青木香丸灌下。

【摘錄】 《直指小兒》卷四

【處方】 葶藶1兩, 杏仁20枚(並熬黃色)。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卒大腹水病。

【用法用量】 分10服。 小便去立愈。

【摘錄】 方出《肘後方》卷四, 名見《聖濟總錄》卷七十九

【處方】 葶藶子、白術、茯苓、桑白皮、杏仁、澤瀉。

【功能主治】 補脾瀉肺, 利大腸。 主妊娠遍身洪腫。

【摘錄】 《一見知醫》卷一

【處方】 甜葶藶3分(隔紙炒令紫色), 枳殼3分(麩炒微黃, 去瓤), 赤茯苓1兩, 桑根白皮1兩(銼), 漢防己半兩, 陳橘皮3分(湯浸, 去白瓤, 焙), 甘草半兩(炙微赤, 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上氣喘急, 胸中滿悶, 身面浮腫。

【用法用量】 每服4錢, 以水1大盞, 入生薑半分, 大棗3枚, 煎至5分, 去滓溫服, 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二

【處方】 甜葶藶1兩, 赤芍藥3分, 白芷1兩, 丁香3分, 黃耆1兩(銼), 羊桃皮1兩(銼), 消石3分, 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 白蘞1兩, 莽草半兩, 木香1兩, 木鱉子1兩(去殼)。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婦人乳癰瘡腫, 焮熱疼痛。

【用法用量】 用酸漿水調和令勻, 攤於故帛上貼之。

【摘錄】 《聖惠》卷七十一

【處方】 甜葶藶子2兩半(隔紙炒赤色), 百合(炒)1兩,白附子1兩,北五味子(炒)1兩,甘草節1兩,羅參1兩,款冬花1兩,百藥煎1兩,大朱砂5錢(另研),紫菀(去木)1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肺癰。咳嗽氣急,睡臥不安,心胸脹滿。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燈芯湯調下。

【摘錄】 《得效》卷十九

【處方】 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麻黃1分(去根節),貝母1分(煨微黃),甘草1分(炙微赤,銼),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咳嗽喘促,胸背滿悶,坐臥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分4-5次溫服。

【摘錄】 《聖惠》卷八十三

【處方】 葶藶(紙上炒香)1分,漏蘆(去蘆頭)1分,鶴虱1分,蝦蟆(炙焦)1分,丹砂(研)1分,滑石1分,蟾酥(如柳葉)2片子。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小兒腦疳。

【用法用量】 每用1字匕,吹入鼻中,嚏即可治。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以上就是對葶藶散這種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的詳細介紹,在吃葶藶散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行。

百合(炒)1兩,白附子1兩,北五味子(炒)1兩,甘草節1兩,羅參1兩,款冬花1兩,百藥煎1兩,大朱砂5錢(另研),紫菀(去木)1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肺癰。咳嗽氣急,睡臥不安,心胸脹滿。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燈芯湯調下。

【摘錄】 《得效》卷十九

【處方】 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麻黃1分(去根節),貝母1分(煨微黃),甘草1分(炙微赤,銼),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咳嗽喘促,胸背滿悶,坐臥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分4-5次溫服。

【摘錄】 《聖惠》卷八十三

【處方】 葶藶(紙上炒香)1分,漏蘆(去蘆頭)1分,鶴虱1分,蝦蟆(炙焦)1分,丹砂(研)1分,滑石1分,蟾酥(如柳葉)2片子。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小兒腦疳。

【用法用量】 每用1字匕,吹入鼻中,嚏即可治。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以上就是對葶藶散這種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的詳細介紹,在吃葶藶散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