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鵝掌金星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植物名實圖考》

【拼音名】é Zhǎnɡ Jīn Xīnɡ Cǎo

【別名】辟瘟草、鴨腳金星草(《百草鏡》), 獨腳金雞(《綱目拾遺》), 豬蹄叉、雞腳叉、烏毛丁(《貴州民間方藥集》), 鴨腳珠、鴨腳掌、三叉劍(《江西民間草藥》),

三角風、雙風尾草(《四川中藥志》), 七星箭(《陝西植藥調查》), 鵝腳伸筋、三叉風、鹽挑草(《湖南藥物志》), 鴨掌香、鴨掌星、鴨膠掌、鴨膠草(《閩東本草》), 二叉曲、三叉虎、三滴血(《廣西藥植名錄》), 鴨腳草(《江蘇植藥志》)。

【來源】為水龍骨科植物金雞腳的全草或帶根全草。 秋季採收。 曬乾。

【原形態】附生草本, 高8~35釐米。 根狀莖細長而橫走, 密生鱗片;鱗片線狀披釺形, 基部盾形, 淡棕色, 膜質;根群發達, 鬚根周圍的小根短而密生。 葉疏生, 葉柄長4~17釐米, 稻稈色, 無毛;葉片長6~10釐米, 常為3裂, 極少有2裂或單葉, 基部圓形或稍下延;葉片或裂片線狀披針形, 先端漸尖, 邊緣軟骨質, 上面綠色, 下面灰綠色, 每裂片有主脈1條, 側脈近對生。 約20~30對, 直達葉緣, 形成菱形網眼,

每對側脈間有1缺刻。 孢子囊群圓形, 單生於網眼中部, 稍近主脈。

【生境分佈】生於陰濕山溝旁或樹林下。 分佈我國西南、中南、華東, 北至陝西南部、山東半島及旅順等地。 產江蘇、四川、福建、江西、陝西等地。

【性狀】乾燥全草, 根莖上面密生黃棕色鱗片, 有光澤, 下面有細長的棕褐色鬚根。 葉根生, 葉柄細長;葉片皺縮灰黃綠色, 展開的葉片為3裂或2裂, 也有不裂的, 裂片呈披針形, 薄紙質, 柔軟, 葉背沿中脈左右各具1列赤褐色、圓形的孢子囊群。 微臭, 味淡。 以葉片大、孢子囊群多者為佳。

【化學成份】葉含香豆精0.2%。

【性味】

苦, 涼。

①《綱目拾遺》:性平, 味苦, 氣香。

②《四川中藥志》:味淡辛, 性平, 無毒。

【功能主治】

清熱。 涼血, 利尿, 解毒。 治傷寒熱病, 煩渴, 驚風, 扁桃體炎,

細菌性痢疾, 慢性肝炎, 血淋, 便血, 癰腫疔瘡。

①《綱目拾遺》:治傷寒瘧痢, 風氣腫毒, 時氣惡氣, 散邪風, 乳癰, 熱瘡, 小兒痘眼疳;喉閉生蛾, 同金鎖匙汁, 醋漱。

②《福州草藥》:治傷風。 解毒, 治鼠疫。

③《峨嵋藥植》:治跌打傷。

④《四川中藥志》:除濕利尿, 治小兒急慢驚風, 咳嗽, 吐乳, 癰腫流注, 刀傷, 冷骨風筋骨疼痛。

⑤《泉州本草》:清熱, 解毒, 涼血, 通淋。

⑥《陝西植藥調查》:消炎, 消食。

⑦《閩東本草》:治熱病心煩, 肺熱咳嗽, 口渴音啞, 泄瀉痢疾, 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2~5錢(鮮者1~2兩);研末或浸酒。 外用:搗敷。

【附方】

①治風熱感冒:鮮鵝掌金星三兩。 水煎服。 (《福建中草藥》)

②治小兒驚風:鵝掌金星草、虎耳草各五錢。 煨水服, 一日三次。 (《貴州草藥》)

③治小兒嘔吐或吐乳:鵝掌金星草五錢。 煨水, 和砂仁粉三分,

吞服。 (《貴州草藥》)

④治扁桃體炎, 白喉, 咽喉腫痛, 吐血, 痢疾, 中暑腹痛:鮮鵝掌金星一兩, 水煎服。 (江西《草藥手冊》)

⑤治慢性肝炎:鵝掌金星一兩, 金蕎麥一兩, 陰行草一兩, 車前草五錢(均鮮品)。 水煎服。 (江西《草藥手冊》)

⑥治小便淋痛:鮮鵝掌金星草二兩(幹的減半), 冰糖一兩。 酌加水煎, 飯前服, 日兩次。 (《福建民間草藥》)

⑦治熱毒下血:鵝掌金星草、陳乾薑各二兩。 為末, 每服一錢, 新汲水下。 (《閩東本草》)

⑧治大便出血(糞後血):鮮鵝掌金星草二至三兩。 水煎, 泡紅糖服。 日二次。 (《泉州本草》)

⑨治熱痢:鮮鵝掌金星草二至三兩, 車前草一兩。 酌加水煎成半碗, 飯前服, 日兩次。 (《福建民間草藥》)

⑩治細菌性痢疾:金雞腳一兩。 水煎服, 或加紅糖、雞蛋同煮服。 (《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⑾治痧脹:鴨腳金星草,

曬乾為末, 取少許。 搐鼻中, 或煎服亦可。 (《百草鏡》)

⑿治腫毒瘡瘍:鮮鵝掌金星草一至二兩。 酌加水煎成半碗, 溫服, 日服兩次。 (《福建民間草藥》)

⒀治疔腫:鴨腳金星草, 煎酒服。 (《綱目拾遺》)

⒁治蛇咬傷:鵝掌金星草五錢至一兩。 甜米酒煎服, 以渣杵爛塗患處。 (《江西民間草藥》)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