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藿香養胃湯的功效與作用

藿香養胃湯怎麼吃?藿香養胃湯雖為中醫的一味方劑, 但對很多疾病都是有治療效果的, 那麼根據不同的疾病, 藿香養胃湯應該怎麼吃呢?下面為大家揭曉答案。

【處方】 藿香 白術 白茯苓 神曲(炒)烏藥(去木)縮砂仁 薏苡仁(炒)半夏曲 人參各15克 蓽澄茄 甘草(炙)各11克

【制法】 上藥共為粗末。

【功能主治】 治胃虛不食, 宗筋失養, 四肢痿弱, 不能行立, 遂成痿躄。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 用水220毫升, 加生薑5片, 大棗2枚, 同煎至160毫升, 去滓溫服。

【摘錄】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九

【別名】 養胃湯

【處方】 藿香半兩, 白術半兩, 白茯苓半兩, 神曲(炒)半兩,

烏藥(去木)半兩, 縮砂仁半兩, 薏苡仁(炒)半兩, 半夏曲半兩, 人參半兩, 蓽澄茄3錢半, 甘草(炙)3錢半。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胃虛不食, 四肢痿弱, 行立不能, 皆由陽明虛, 宗筋無所養, 遂成痿躄。 陽明經虛, 不榮肌肉, 陰中生瘡不愈。

【用法用量】 養胃湯(《嵩崖尊生》卷十三)。

【各家論述】 《醫略六書》:胃虛氣滯, 挾寒濕下注陰中, 經久不化, 故陰內生瘡不愈焉, 霍香溫中開胃, 人參補氣扶元, 白術健脾燥濕, 夏曲燥濕醒脾, 茯苓滲濕氣, 神曲消滯氣, 烏藥散濁氣, 蓽撥溫寒氣, 米仁健脾滲濕氣, 甘草和胃溫中氣, 砂仁醒脾調胃氣, 薑、棗調和營氣以振血氣也。 水煎溫服, 使脾胃調和則寒濕自化, 而子室肅清, 何陰內生瘡之足患哉。

【摘錄】 《三因》卷九

【處方】 藿香1錢, 陳皮1錢, 厚朴(薑汁制)1錢,

蒼術(米泔水浸炒)1錢, 甘草(炙)5分, 半夏(薑汁制)1錢5分, 白術1錢2分。

【功能主治】 胃氣不和作嘔, 及冬月胃受寒冷, 嘔吐不止者。

【用法用量】 水2鐘, 加生薑5片, 煎8分, 通口服。

【摘錄】 《萬氏家抄方》卷二

在通過上文對藿香養胃湯的講解我們可以知道, 養生上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進行, 不過在養生的時候, 也是要注意方法選擇, 對一些不太適合自己的養生方式是不要選擇的, 否則對身體也是會有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