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四季養生

四季養生

四季養生:大暑與養生

廿四節氣的“大暑”。 它是從每年7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20°時開始的。 它是廿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 是指炎熱到了極點的意思, 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

氣候特點

今年的大暑正逢三伏天的中伏。 在中伏和末伏之間, 其溫度尤高, 因此, 民間有“熱在中伏”的說法。 這時, 我國大部分地區在這個節氣內是最熱的時候, 平均溫度在26℃左右, 最高氣溫可達44℃。 7月份進入汛期, 有“小暑大暑, 淹死老鼠”的諺語。 這就是說在這大小暑兩節氣裡雨水多, 汛、澇最多。 而在我們南方則是酷熱之時, 且又是颱風多雨的季節。

大暑的養生

中醫有“天人相應”的養生學說,

即人體的精神心理、心態情緒會隨著自然和季節氣候的變化而發生微妙的變化, 氣候變化會引起生理和精神情緒的變化。 大暑時節高溫酷熱, 人們易動“肝火”, 會產生心煩意亂、無精打采、思維紊亂、食欲不振、急躁焦慮等異常行為。 這是“情緒中暑”所引起的。 現代醫學生理學也認為:人的神經細胞對夏日的氣溫、氣壓、濕度和氣流等氣象要素的變化高度敏感, 高溫的氣候會影響人體下血腦的情緒調節中樞, 繼而影響大腦的神經活動和內發泌的激素分泌, 於是產生一系列類似“中暑”的多種症狀。 “情緒中暑”對夏日養生和身心健康的危害甚大。 特別是老年體弱者, 由於情緒障礙時會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壓升高,
甚至會引發猝死。

防治“情緒中暑”

其一靜心養生, 俗話說:“心靜自然涼”, 心態宜清靜, 越是天熱越要“心靜”, 以避免不良刺激。

其二是心理納涼, 以“心病要用心藥醫”的原理, 可採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納涼法”等法調整情緒, 想像自己處於大自然之中, 綠樹搖曳、飛泉漱玉, 使你心曠神怡、心平氣和。

其三要調整起居, 保證充足的睡眠, 中午應午睡0.5—1小時, 因睡眠與情緒和免疫力密切相關, 睡眠不足則抵抗力差。

其四要注意飲食調整理, 應清淡多樣化, 多食營養豐富的果疏和蛋白質, 並適當食用薑、蔥、蒜、醋, 既能殺菌防病, 又能健脾開胃。

大暑養生飲食宜以清為補, 宜補氣清暑, 宜健脾養胃, 宜藥粥進補。 清補食物有綠豆、百合、黃瓜、豆芽、鴨肉等;補氣清暑食物有冬菇、紫菜、西瓜、番茄等,

亦可選用西洋參、太子參、黃芪;健脾養胃食物有赤小豆、薏米、南瓜等;藥粥有綠豆粥、扁豆粥、蓮子粥、薏米粥等。 在大暑當日或在高溫暑熱時, 廣東民間傳統上煲荷葉老冬瓜湯進飲以防暑養生, 其組成還有赤小豆、薏米、扁豆、燈芯花、豬苓、澤瀉、土茯苓等, 或淡飲或為甜湯, 亦可煲豬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