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抽檢結果大變臉 不合格產品瞬間變合格
自從以螺旋藻為原料的保健食品頻頻出現問題後, 人們對此的關注也隨之增加, 不過近日螺旋藻官方抽檢結果“大變臉”;何為“大變臉”呢?瞭解發現就是從原先“黑名單”上的13家“不合格”螺旋藻生產企業變到現在, 僅剩1家產品不合格;以下是詳細介紹, 一起來看看吧。
圖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2月29日下發“關於加強以螺旋藻為原料的保健食品監督檢查的通知”, “通知”中附有以螺旋藻為原料的保健食品鉛、砷、汞監測不合格產品名單, 其中湯臣倍健、綠A、金奧力牌三達紫光螺旋藻等產品赫然在列;然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3月30日在其網站上發佈的以螺旋藻為原料保健食品重金屬專項監督檢查結果卻又顯示以上幾個產品符合國家標準。
2月29日和3月5日,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先後向地方監管部門下發內部通知, 通報檢出鉛、砷超標的13家“不合格”螺旋藻生產企業和內容物欺詐的8家魚油生產企業名單。
據瞭解, 這兩份名單被媒體曝光後, 引發輿論普遍關注, 多家涉事企業進京“公關”。
3月30日淩晨, 國家食藥監局對外公佈的“最新”抽檢結果顯示, 原先“黑名單”上的13家“不合格”螺旋藻生產企業僅剩1家產品不合格, 而原先8家內容物欺詐的魚油產品變為3個為假冒產品、其餘產品檢查結果未予公佈。
一月之內, 兩次抽檢, 官方結果自己“打架”, 令公眾大跌眼鏡, 引發社會強烈反響, 《經濟參考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採訪。 這一事件也受到檢察機關的高度關注。 3月底至今, 北京檢察機關就相關問題涉及的瀆職、行賄、尋租等問題向《經濟參考報》記者瞭解情況, 並調取了相關證據材料。
兩次抽檢結果大相徑庭監管部門公信力受損
一月之內, 監管部門的兩次檢測結果卻大相徑庭, 引發了輿論的普遍關注:“兩次檢測的批號是否相同?”“檢測標準是否統一?”不少線民也表示不解:“同樣的監管部門, 檢測同樣的產品, 卻是兩種迥然不同的結論, 真叫人大跌眼鏡。 “檢測標準朝令夕改, 監管部門的公信力勢必要受到損害。 ”
2月29日和3月5日, 國家食藥監局分別下發給各地食藥監局的《關於加強以螺旋藻為原料的保健食品監督檢查的通知》(【2012】25號)和《關於開展魚油保健食品監督檢查的通知》(【2012】27號)。
25號通知明確指出, 國家食藥監局檢出“綠A”“湯臣倍健”“清華紫光(金奧力)”等13家不合格產品鉛、砷超標, 並附以“黑名單”,
27號通知顯示, 國家食藥監局在市場監督中發現以魚油為原料的部分保健食品D H A、EPA成分含量與標示含量不一致。 決定對“恩貝特”“睿得利”等8種魚油類相關產品生產企業開展監督檢查。
這兩份標注為“特急”的通知一直秘而不宣。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走訪中瞭解到, 內部通知下發後效果並不明顯, 問題螺旋藻、魚油產品依然公開售賣, 涉事企業未得到相應處罰。
25號和27號通知經媒體曝光後, 輿論一片譁然。 國家食藥監局於3月30日公佈的最新抽檢結果發生“大逆轉”:此前上榜的13家“不合格”螺旋藻片劑產品變為3家假冒、僅1家重金屬超標;而原先8家內容物欺詐的魚油產品變為3家假冒,
記者在調閱國家食藥監局以往公佈的檢測資料通報時發現, 通報一般包含有檢驗標準、檢測資料等具體內容。 而在國家食藥監局這次的對內、對外抽檢結果通報中, 均無上述內容。
相關涉事企業也是一頭霧水。 “綠A”市場總監王潔濤3月29日告訴記者, 對國家食藥監局下發內部通知中所述“綠A”螺旋藻片鉛、砷、汞監測不合格的內容, 只通報了檢測結果, 沒有相關檢驗報告, “程式上有問題”。
官方大相徑庭的兩次檢測結果, 引發輿論的普遍關注:“兩次檢測批號是否相同?”“檢測標準是否統一?”同時, 不少線民也表示不解:“同樣的監管部門, 檢測同樣的產品, 卻是兩種迥然不同的結論, 真叫人大跌眼鏡。
對此, 國家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這樣解釋:25號和27號通知中列出的“問題產品”僅是“可疑待查的產品”, 而非科學檢測後的“不合格”。
然而, 國家食藥監局保健食品與化妝品監管司司長童敏在接受記者面訪時承認, 在上述兩個通知發佈之前, 該局的確對這些螺旋藻和魚油的問題產品進行了市場抽檢和平行檢測(協力廠商檢測), 並發現了重金屬超標、內容物欺詐等問題。